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有学者认为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是“近代以来变革最剧烈的时代,是进步发展的时代”。下列叙述能够为其提供依据的是
①进步知识分子提倡民主科学   ②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③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三民主义   ④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下图所示变化,其原因包括

①清政府的推动             ②辛亥革命的推动
③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无暇东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1-17更新 | 230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3年,济南振兴火柴厂成立;1915年后,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在各地设立多家分厂。“机遇”指的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
C.传统小农经济解体D.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4 . 据《第一回中国年鉴》记载,1914年8月前中国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约四千万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一亿多元,且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清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
C.实业家爱国精神的推动D.日本减少了对华的资本输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荣氏企业是中国最具有典型性的民族资本企业,主要经营面粉和棉纱, 1902年荣氏兄弟开设了保兴面粉厂。1905年5月,上海掀起抵制美货运动,又促使荣氏兄弟筹设纱厂,成立振华纺织有限公司,1910年荣氏企业从美国进口18部精良的面粉机,年生产能力达到89万袋,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在上海创设福新面粉厂,1915年创建申新纱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粉、纱两业空前兴旺,其面粉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粉厂的23%,荣家企业纱锭占全国棉纱厂的11%,荣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摘编自李占才、张凝《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

材料二1931年以后的10多年,由于日军疯狂侵华,荣氏企业遭到重创,国难当头,荣氏家族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发起募捐,并将申新五厂用作国民党部队的驻扎地,抵御日军的侵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荣毅仁遵循父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生产,为恢复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荣毅仁表率性地将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成为工商界的一面旗帜。1979年2月,荣毅仁向中央提出了“从国外吸收资全,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197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荣毅仁任董事长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摘编自袁正、夏波《荣氏兄弟的救国路、公益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荣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荣氏家族在抗战期间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贡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一战”期间,影响中国面粉由入超变为出超的外部因素是
A.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B.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C.群众性的抵制洋货运动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下表,中国面粉业发展状况应该出现在
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状况表
A.民族工业兴起时期
B.民族工业“黄金时期”
C.民族工业衰败时期
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2019-12-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学考班)
8 .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临时约法》给予国民财产占有和人身安全的自由权利,解除之前强加民族工业的各种限制;设立实业部,并通电各省都督设立实业公司,规定“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各地应“切实经营”。这些举措(       
A.改善了近代经济的发展环境B.促进了民族工业持续发展
C.奠定了国家统一的物质基础D.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促成这种增长的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刺激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影响D.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制盐是一种力役,灶户必须生产食盐,而非灶户人群不得制盐。因此,泉州盐场地区以制盐为主,农业次之,商业行为尚少。明中后期,随着盐课折米、折银,泉州盐课与食盐脱离关系,福建运司系统减弱对灶户的人身控制,制盐从力役演变成较为纯粹的经济行为。盐场地方人户可较为自由地选择谋生方式、致富手段,他们利用泉州濒海滩涂、优良港湾、近海航道等各种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促进盐场地区盐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及近海养殖业齐头并进。

——摘编自叶锦花《明代灶户制度变革与区域经济变迁——以福建泉州盐场地区为例》

材料二  清末民初,淮南煎盐的成本要高于晒盐14-16倍之多,每副盐灶须配置十亩甚至数百亩草地,广大盐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形式谋求生存,盐商也伺机寻求更高利润的生财之道。1914年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一年之内颁布了4部条例,鼓励废灶兴垦。他利用个人声誉领衔成立“农垦银行团”,组织几十家股东成立了大丰盐垦股份公司。巨大的原棉需求导致1915年“废灶兴垦”的热潮在淮南盐区全面铺开。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到1937年,淮南垦区有集镇25个,轧花厂6个,纺织厂2个,榨油厂5个,诊所10个,合作社10个,小学54所,中学2所,雨量测候所10个。

——据林刚《张謇与中国特色的早期现代化道路——对淮南盐垦事业的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泉州和淮南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变化,分别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泉州和淮南地区经济转型在性质上的不同.
(3)并分别评析政府在转型中所起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