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政府在多种社会力量的推动下,循序渐进地颁布了一系列工厂法,对于女工、童工以及青工的工作时间做出了具体的规定。19世纪后半叶,政府将纺织行业实行的工厂法推广到其他所有行业。这一时期工厂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卫生安全防护等问题,逐步成为工厂法关注的新目标。1867年出台的法案,将监管作坊的权利赋予地方政府任命的卫生官;同时还明确规定,童工每周必须上学,并接受10小时教育。从1871年起,作坊监管权从地方政府转移到中央政府手中,同时,工厂视察员也肩负起监管作坊的职责。到19世纪末,无论在覆盖范围上还是在法案内容上,英国工厂立法,在推广中走向完善,这为以后新的工厂立法出台以及福利国家兴起提供了前提。

——摘编自刘金源《19世纪后半叶英国工厂立法的演进》

材料二  近代中国工厂主疏于管理制度的建设,相当程度上沿袭了封建把头式的管理,视工人如草芥,工资低、工时长、教育缺乏、卫生条件差、抚恤津贴少是中国近代工人的生存常态……1925—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二、三、四次全国劳动大会连续召开,先后通过多个决议案,在经济斗争、职工运动、罢工战术、失业问题、劳工教育等方面达成一致。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25年成立,会员人数迅速提升。1928年,国际劳工局局长多玛氏来华视察劳工情形,提出我国制定劳工法应该注意的事项。劳工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星期评论》《民国日报》等亦以研究劳工问题闻名。社会团体和知名人士也发出了呼吁。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京国民政府在1929年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部《工厂法》。

——摘编自饶水利《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法>研究:1927-193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工厂法立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第一部《工厂法》出台的背景。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我们国民多半拿军阀当作一种悲观资料,我说好像怕黑的小孩,拿自己的影子吓自己。须知现在纸糊老虎的军阀,国民用力一推,固然要倒,就是不推,他也自己要倒,不过推他便倒得快些,不推他便倒得慢些。

材料二 我下半段要说的是十年双十节之乐观。想诸君骤然听着这个标题,总不免有几分诧异,说是现在人民痛苦到这步田地,你还在那里乐观,不是全无心肝吗?但我从四方八面仔细研究,觉得这十年间的中华民国,除了政治一项外,没有那一样事情不是可以乐观的。

——以上材料均选自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年10月10日双十节天津学界全体庆祝会讲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在纸糊老虎的军阀,国民用力一推,固然要倒”这句话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要求:准确概括材料二的观点,运用具体史实加以论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12-2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瓷器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外销商品之一。16世纪早期以前,中国瓷器主要由官方出口到中东和东南亚地区,欧洲人只能从土耳其、伊朗等地将中式瓷器带回本国。16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对瓷器的需求刺激了中国民间商贸的发展。16世纪~17世纪早期的瓷器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中式图案和装饰习惯。18世纪晚期,欧洲订单对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和船舶停靠时间的限制等因素,促进了广州瓷器加工行业不断的标准化和快捷化,由此出现一种绘制着各种现成装饰图案的模本瓷器,方便客户挑选。中国瓷器的输出,引发了欧洲和中东地区的仿制风潮,提高了这些地区的制陶业水平。葡萄牙里斯本桑托斯王宫的棱锥形天花板就是根据一件万历年间的瓷盘纹样来装饰的。19世纪下半叶,欧洲在发展和保护本土瓷器生产的背景下,极大地削减从中国的瓷器进口,大量陶瓷工厂建立,大型国际博览会推动了瓷器信息技术交流。由此导致欧洲制瓷工艺逐步超过中国瓷器。

——马敏《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由“瓷之韵瓷器精品展”看中西技术和文化交流》

材料二 从清朝末年开始,中国瓷器手工业的生产制度开始出现转型。随着机器在瓷器生产中的应用,光绪末年,福建宝华制瓷作坊改名为福建宝华制瓷公司,这是中国最早的瓷业公司。随后一年间,又成立了江西萍乡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辛亥革命前夜的宣统二年(1910年),江西瓷业公司宣告成立;此外,重庆、成都等地也创办了瓷业公司;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瓷业公司更是多达100多家。……从清末到民国前的一二十年间,与制瓷业有关的各地方兴办瓷业学校蔚然成风,这些学校往往和瓷业公司相伴共生。

——彭择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9世纪中国外销瓷器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末和民国初年中国制瓷业的新变化,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2019-11-10更新 | 138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2年美国人华地码想在上海设立纺织厂。清政府除了通过外交途径阻止其设厂外,还通过逮捕惩办等方法迫使投资于公司的华商退股,终于使华地码的计划落了空。日本人也想在上海开设织布公司,“经日本钦差与中国官、商议其事,卒不果行。”

——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


材料二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由于工业落后,旧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工具还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极其缺乏。……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四 见表

表 1952年与1957年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引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政府对近代工业的不同态度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
2018-05-1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1840年中国步入近代后,中国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也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清朝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材料二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动?为新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什么条件?

(2)根据材料一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1927-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是怎样的?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材料三中“蛀虫”代表什么势力?“冰雹无情”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

(5)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并指出其根源。

2018-04-1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