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5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产业工人人数的剧增将有利于
A.西学东渐
B.民主与科学的传播
C.缓解劳资矛盾
D.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18-19高一·全国·课后作业
2 . 荣氏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缩影,在内忧重重、外患频频的近代中国,演绎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商业传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春天。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的代表,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

材料二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荣家在无锡、上海两地企业设备被毁纱绽18.7万枚、布机2766台、粉磨36部……荣家兄弟把大量面粉和小麦送给中国军队做军粮。1941年,汪伪政权威胁荣德生,要求他将申新一、八两厂卖与日本丰田纱厂,荣德生当即严词拒绝,并大义凛然地说道:“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荣氏家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荣氏企业在抗战时期的境况,并说说你对“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理解
2019-08-20更新 | 51次组卷 | 4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作业5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民国初年,周学熙认为企业“无政治之力,则不易推动;有官僚之习,则将成腐化,故必以商业化之方式,而佐以官厅之督导。”据此可以判断
A.官商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工商业发展
B.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助推工商业进步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条件有待优化组合
D.官僚资本主义产生的基础开始奠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经济管理与体制建设向法制化转型
B.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C.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国内政局混乱
D.工业结构不合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海关统计,1914~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个,平均每年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对华贸易由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亿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至209个,并攫取在华修建1500里铁路等特权。

——据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问津,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据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1)材料一反映出的现象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和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增多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它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根据材料二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不完全统计,从1912年到1919年,短短8年的时间,中间新建近代工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资金近1亿元,再加上这段时期对原有企业改造的资金,1912—1919年这8年的投资,相当于1912年前50年的总和。可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资金充足利润丰厚
B.与国内外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C.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元,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创造了有利环境
B.欧洲列强放弃对华侵略,提供了有利时节
C.倡导国货成为潮流,拓宽了国内市场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拥有政策保障
9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摘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材料三   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影响近代中国企业发展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含天津)江苏(含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湖北奉天其余省份
58%19.82%5.37%4.22%3.96%2.56%2.43%2.43%1.02%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A.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B.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C.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