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71936年中国工业、农业产值及比重统计表

年份188719201936
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
农业119.5290.9173.4676.2199.2265.1
工业11.949.154.2723.8106.934.9
总产值131.46100227.73100306.12100

——摘编自王玉茹《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国经济的发展》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经济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1910年代日本棉纱对华出口情况示意图


——据森时彦《1910年代的中国市场与日本棉纺织工业》

材料二   如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胶州海关洋货直接进口情况简表(单位:百万海关两)

国别

1921年

1922年

1931年

日本

30.00

39.07

40.50

美国

2.70

5.59

14.55

英国

1.48

2.45

8.52

——据茅家琪《中国旧海关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棉纱对华出口变化的基本趋势,并指出1915—1920年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组数据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3 . 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1956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1985年瑞蚨祥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老字号焕发新生机;济南瑞蚨祥绸布店1988年完成销售额480万,实现利税45万元。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1912年后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扼要指出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瑞蚨祥历经的两次重要发展的机遇,分别指出两次机遇出现的原因。
2019-05-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瓷器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外销商品之一。16世纪早期以前,中国瓷器主要由官方出口到中东和东南亚地区,欧洲人只能从土耳其、伊朗等地将中式瓷器带回本国。16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对瓷器的需求刺激了中国民间商贸的发展。16世纪~17世纪早期的瓷器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中式图案和装饰习惯。18世纪晚期,欧洲订单对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和船舶停靠时间的限制等因素,促进了广州瓷器加工行业不断的标准化和快捷化,由此出现一种绘制着各种现成装饰图案的模本瓷器,方便客户挑选。中国瓷器的输出,引发了欧洲和中东地区的仿制风潮,提高了这些地区的制陶业水平。葡萄牙里斯本桑托斯王宫的棱锥形天花板就是根据一件万历年间的瓷盘纹样来装饰的。19世纪下半叶,欧洲在发展和保护本土瓷器生产的背景下,极大地削减从中国的瓷器进口,大量陶瓷工厂建立,大型国际博览会推动了瓷器信息技术交流。由此导致欧洲制瓷工艺逐步超过中国瓷器。

——马敏《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由“瓷之韵瓷器精品展”看中西技术和文化交流》

材料二 从清朝末年开始,中国瓷器手工业的生产制度开始出现转型。随着机器在瓷器生产中的应用,光绪末年,福建宝华制瓷作坊改名为福建宝华制瓷公司,这是中国最早的瓷业公司。随后一年间,又成立了江西萍乡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辛亥革命前夜的宣统二年(1910年),江西瓷业公司宣告成立;此外,重庆、成都等地也创办了瓷业公司;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瓷业公司更是多达100多家。……从清末到民国前的一二十年间,与制瓷业有关的各地方兴办瓷业学校蔚然成风,这些学校往往和瓷业公司相伴共生。

——彭择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9世纪中国外销瓷器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末和民国初年中国制瓷业的新变化,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2019-11-10更新 | 138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制盐是一种力役,灶户必须生产食盐,而非灶户人群不得制盐。因此,泉州盐场地区以制盐为主,农业次之,商业行为尚少。明中后期,随着盐课折米、折银,泉州盐课与食盐脱离关系,福建运司系统减弱对灶户的人身控制,制盐从力役演变成较为纯粹的经济行为。盐场地方人户可较为自由地选择谋生方式、致富手段,他们利用泉州濒海滩涂、优良港湾、近海航道等各种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促进盐场地区盐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及近海养殖业齐头并进。

——摘编自叶锦花《明代灶户制度变革与区域经济变迁——以福建泉州盐场地区为例》

材料二  清末民初,淮南煎盐的成本要高于晒盐14-16倍之多,每副盐灶须配置十亩甚至数百亩草地,广大盐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形式谋求生存,盐商也伺机寻求更高利润的生财之道。1914年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一年之内颁布了4部条例,鼓励废灶兴垦。他利用个人声誉领衔成立“农垦银行团”,组织几十家股东成立了大丰盐垦股份公司。巨大的原棉需求导致1915年“废灶兴垦”的热潮在淮南盐区全面铺开。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到1937年,淮南垦区有集镇25个,轧花厂6个,纺织厂2个,榨油厂5个,诊所10个,合作社10个,小学54所,中学2所,雨量测候所10个。

——据林刚《张謇与中国特色的早期现代化道路——对淮南盐垦事业的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泉州和淮南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变化,分别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泉州和淮南地区经济转型在性质上的不同.
(3)并分别评析政府在转型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近代企业统计表


时间4类别厂矿数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53470722.4%
官督商办、官办191620877.6%
甲午中日战争后商办631246570%
官督商办、官办18534530%

材料三:民国初年工业资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引自《中国近代工业资料》

材料四: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国库券而了事。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倍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


请回答:
(1)材料表明,松太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指出变化产生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三,这一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有利的因素是什么?
2019-04-0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平和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2年美国人华地码想在上海设立纺织厂。清政府除了通过外交途径阻止其设厂外,还通过逮捕惩办等方法迫使投资于公司的华商退股,终于使华地码的计划落了空。日本人也想在上海开设织布公司,“经日本钦差与中国官、商议其事,卒不果行。”

——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


材料二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由于工业落后,旧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工具还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极其缺乏。……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四 见表

表 1952年与1957年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引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政府对近代工业的不同态度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
2018-05-1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近代企业统计表

时间类别厂矿数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53470722.4%
官督商办、官办191620877.6%
甲午中日战争后商办631246570%
官督商办、官办18534530%

材料三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引自《中国近代工业资料》

材料四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国库券而了事。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倍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

请回答:

(1)材料表明,松太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指出变化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相比甲午战争前,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企业发展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三,这一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有利的因素是什么?

9 . 清代以来,中国从自我封闭逐渐走向开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72年,康熙帝批准:“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及迁移海岛,盖房居住,耕种田地者,皆孥问治罪。”

1759年,清政府批复两广总督的奏请:“夷船到粤销货后,令其依限回国;即有行欠未清,亦应在澳门居住,将货物交行代售,下年顺搭回国。”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一册)

材料二近代中国面粉国内外运销数量(1913—1919)单位:万担

年份进口出口出超(+)入超(-)
1913259.6811.95-247.73
191517.7419.66+1.92
191767.8879.80+11.92
191927.13269.43+242.30

—引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

材料三1991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

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荣毅仁等上海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推行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该政策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面粉的进出口量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简述这一时期中国面粉业等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

(4)材料四中的两图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改革?这一变革有什么深刻的历史意义?

2018-06-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上海方举赞
南海陈启源
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所示内容,填上相应的企业名称。
(2)材料一中中国早期民族企业创办于何时? 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过发展的高潮,这一高潮大概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一高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之后为何很快又衰落了?
(4)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命运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