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下表为1914—1927年中国的净进口货值和净出口货值(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 净进口货值 净出口货值 入超
1914 589,241 356,227 213,015
1915 454,476 418,861 35,615
1917 549,519 462,932 86,587
1919 646,998 630,809 16,188
1920 762,250 541,631 220,619
1926 1,124,221 864,295 259,926
1927 1,012,932 918,620 94,312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不断加深B.中国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C.中国产品在一战后失去竞争力D.进出口贸易深受时局变动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一战期间,我国城市人口的年增长率比全国人口的增长率高。上海华界(中国人控制的区域,与“租界”相对)人口在10年中增长了3倍,其他通商口岸如天津、青岛也吸引了许多外来人口。对该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区位优势有利于吸引人才B.国内战争加速人口的迁徙
C.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D.列强侵略加剧农民的破产
3 . 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2383.58104.92
19152097.3493.30
19162062.0741.42
19171559.4385.47
19181334.0830.66
1920848.4323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2019-01-30更新 | 1580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江苏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孙德常等人著的《天津近代经济史》中记载:“1909年开设于芥园的北洋火柴公司,1919年扩充资本30万元,增设分厂于南开马场道,总的产量达到15000箱。原华昌火柴公司于1917年与北京的丹凤火柴公司合并,改名丹华,在天津设分厂,资本为25万元。”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瓦解了自然经济
B.中国近代火柴工业发源于天津
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一战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1912年1936年
轻工业产品进口比例54.7%14.3%
出口比例10.9%25.2%
重化工业产品进口比例13.7%47%
出口比例3.6%6.9%
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2016-09-07更新 | 21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检测历史人民版必修II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试题
6 . 该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B.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C.十年内战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破坏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