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是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变化曲线图,说说1912年至1925年阶段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扼要指出此阶段发生变化的相应原因。
2 . 据统计,近代中国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出现在1936年。此后的13年(至1949年)中, 中国的工业产量和农业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为近代百年经济史中最严重的衰退阶段。导致这一衰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帝国主义掠夺B.国民党发动内战
C.北洋军阀混战D.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3 . 如图是抗战时期四川农民购买力指数表(1937—1943),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注:所得物价指数即出售商品价格指数;所付物价指数即购进商品所付出的价格指数
A.农民实际收入呈现持续增长之势B.资源短缺加剧四川农村经济凋敝
C.粮食价格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D.日军经济掠夺是变化的直接原因
2021-10-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抗战时期四川农民购买力指数表,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农民实际收入呈现持续增长之势B.资源短缺加剧四川农村经济凋敝
C.粮食价格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D.日军经济掠夺是变化的直接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7年7月和9月,国民党政府相继公布了关于取缔棉花掺水掺假的法令,于次年起施行。下表是1937~1939年部分省份商品棉掺假变化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举措有利于
地区1937年1938年1939年
浙江40%39%36%
湖南42%41%33%
福建41%41%37%
广东39%37%31%

A.规范市场秩序B.维持货币稳定
C.推动抗战进程D.缩小地区差异
6 . 20世纪中国曾出现两次工业向西部内陆地区迁移的现象,一次在30年代中后期,一次是60年代后。这两次
A.都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B.都伴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
C.都推动合理工业布局的形成D.完全由政府主导向西迁移
7 . 1939年6月,重庆只有机器工厂69家,1940年6月就增加到112家,年底更是达到185家,当时资本总额已达794.8万元……至1942年底,工厂数已增为436家,资本总额已增为17388.3万元。”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较为显著B.内迁工厂自身的扩展与示范作用突出
C.民族资本主义具有较强的生命力D.民族战争为官僚资本提供了敛财契机
8 . 如表为1938—1947年国统区的物价指数变化表。导致表中物价指数变化的主要要因素
年份指数
1938100.00
1940403.10
19423489.30
1944243902.50
1945119580.40
1946226186.12
1947835287.30
A.社会动荡影响商业贸易B.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失去民心
C.战乱连绵破坏经济发展D.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
9 . 上海是近代中国生丝出口贸易的中心,上海缫丝业是中国近代工业中最早产生的行业之一。下表是上海缫丝业规模变化表,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
1928年1933年1936年1939年
丝厂(单位:家)104444936(全部在租界)
丝车(单位:部)2437510730111167618
①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②手工生产技术落后
③日本侵华战争的冲击   ④自然经济不断解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了基于内向型基础上的自然经济发展模式。“鸦片战争”后,工商业的发展必然与资本主义萌芽联系在一起。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机器作业逐渐代替了人工劳动和手工工具,外国商品与以耕织为特征的中国自然经济的纺织品相比,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对中国倾销的速度快速提升。外资廉价工业品倾销中国市场,破坏中国原有的完整的手工纺织程序。

——摘编自江怡李哲《中国工商制度体制与经济结构的近代转型》

材料二   1912年后,荣氏兄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中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经20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中出现的现象,并分析此现象出现的时代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