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以西北作为大后方支援抗战,大批政府官员,学者前往青海实地考察,为青海垦殖事业建言献策。在全国开发西北的浪潮的推动下,青海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丈地清赋工作,耕地面积及农产产量在三十年代持续攀升。四十年代中期以后,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的关注程度逐渐冷却,青海省政府也逐渐放缓了对本省的农业开发,青海省的农垦活动演变为政府形式化、公式化的敛财手段。

——摘编自狄新昊《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青海农垦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宁夏农垦围绕“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管理体制、生产结构、经营方式、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财务包干,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和场(厂)负责制,打破了吃企业“大锅饭”的问题。特别是1983年中央提出“国营农场要办家庭农场”后,自治区农垦局下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一九八四年一号文件的若干政策规定》。1984年在垦区开始试办,职工由单纯的生产者变为生产经营者,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到1986年底,农垦系统已建起6000多个家庭农场,基本上完成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变革。19811988年累计实现利润6889.7万元,缴纳税金3929万元,利税合计1.08亿元。

——摘编自廖周《宁夏农垦改革初期问题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对青海农垦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宁夏农垦改革的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疆开发建设的意义。
2024-04-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1937年以前,以绍兴酒为代表的黄酒在酒类消费中占有明显优势,其销售遍及江浙及上海、北平等大都市。1937年以后,四川、贵州等地的白酒异军突起,至1944年四川白酒产量比1938年增长63.39%,贵州茅台酒的产销量亦不断扩大并形成独立品牌。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众消费习惯的改变B.社会动荡影响民众消费
C.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D.关税自主利于酒类流通
3 . 有学者统计,从1936年到1942年,上海租界人口激增78万人,从1945年到1949年初,上海人口从330万增加到540万,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净增208万人。上海人口激增的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开埠加快城市化进程D.社会危机加深与时局紧张
4 . 武汉会战后,日军对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甘肃和宁夏进行重点轰炸,各地均有重大惨案发生,“死亡100人以上或死伤500人以上的重大惨案共达86次”,其中重庆、成都和昆明等城市最为惨烈。上述史实表明
A.防御阶段抗战形势严峻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C.抗战大后方的地位凸显D.日军固守速战速决的战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珍珠港事件已过去了五个月。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幸亲临前线杀敌,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幸在军工厂、油田或矿山,生产部队急需的武器和原材料。但有一条战线、一场战役,整个战争期间每一位美国人都可以参与,无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儿童,这条战线就是美国本土,每一个人都可以各尽所能,为我们前线的战士提供给养,巩固我们的经济结构,保障我们的经济在战时和战后平稳运行。

——摘编自富兰克林.罗斯福《炉边谈话》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南沿海地区的大批企业毁于炮火或被侵略者劫夺。为了保存中国赖以坚持抗战的有生力量,民族工商业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冒着敌人的炮火,不畏艰辛,内迁到西部地区。国民政府也积极协助工矿企业内迁。1943年,大后方的工厂数已达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资本总额增加164倍。伴随着民族工业大规模内迁的同时,许多著名高等学府也大举迁入内地。这些学校在极为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在研究工作和培育人才方面都做出了突出成绩。

——摘编自金以林《客观认识新因素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总统发表谈话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高校内迁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两国的相同举措。
2021-07-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