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据统计,1850-1887年长达27年间的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是-0.54%左右;1936-1949年更达到惊人的年均-2.87%,经济与社会满目疮痍。导致这两个时期经济发展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造成巨大破坏B.经济发展措施不当
C.外国对华资本输出D.自然灾害不断发生
2022-07-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上海工人月均工资的部分统计数据
时间1946年8月1947年2月1949年4月
月均工资20万法币40万法币30---50万金圆券(1金圆券等于300万法币)

上海工人工资的增长
A.源于工人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
B.使得工人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C.说明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D.表明上海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
2022-05-08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四川广元大华纱厂诞生于全面抗战的烽火之中,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难的时候,书写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传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3年,实业家苏汰余与徐荣廷投资组建“裕大华”纺织集团公司,并在石家庄创建大兴纺织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棉纱不断冲击中国市场。1934年,时任大兴纱厂厂长的石凤翔提出向西部发展的思路,筹建西安大华纱厂(大兴二厂)。该厂在1937年第二次扩建,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工业企业。19391011日,纱厂第一次遭到日军飞机轰炸,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万元,一度被迫停产。194156日,纱厂再遭日机轰炸。经考察,石凤翔在四川广元建立了大华纱厂,并将西安大华纱厂较好的动力设备和纱机拆迁,运往四川广元。

材料二   广元县志记载,193910月,石凤翔修建西安大华纷厂广元分厂,简称广元大华纱厂。大华纱厂的防空洞依山势南北走向而建,可容纳约2500人。为躲避日机轰炸,大华纱厂的全部机器设备都安装在山洞内。大华纱厂成立了大华联运处,统一管理从美国购买的40辆大卡车。大华联运处除购买汽车外,又购买了120部胶轮大车,用骡马200匹左右,有运输人员140余人。大量的棉纱军需用品,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战前线。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何广华、何明圆《广元大华纱厂的抗战传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华纱厂的曲折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元大华纱厂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广元大华纱厂发展的意义。
4 . 据统计,截至1936年年底,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工业只占全国工业资本总数的4.21%,工人数只占全国产业工人总数的0.79%。从1938年到1943年,这些地区的民族工业有了明显的发展,新设立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多。这一变化
A.说明支撑持久抗战的物质基础得到充实
B.表明国民政府为抗日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
C.客观上受益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反映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略方针发生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民政府早在1935年就确定将以四川为中心的大西南作为抗战后方基地,抗战爆发后于1937年10月30日决定迁都重庆。到1939年年底,国民政府共搬迁工厂410家,搬运机器及原料63769吨到后方。国民政府的这些做法
A.是国民党消极抗战的产物B.增强了中国持久抗战的能力
C.打击了官僚资本主义企业D.推动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统计,至1943年上半年,大后方工厂总数较战前增加15倍,资本总额增加72倍。从分布上看,川渝占44%,湘桂占21.11%,陕甘占13.93%,云贵占5.8%,青、宁更是从无到有。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B.官僚资本垄断地位强化
C.工业发展适应战时需要D.大后方重工业发展迅速
7 . 以下记载出自1949年浙江大学教授夏承焘的日记:

据此可以推知国统区
A.社会秩序异常混乱B.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C.四大家族疯狂掠夺D.国民政府失去民心
8 . 1937-1940年中国工业发展史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厂矿内迁的西渐运动,截止1940年6月底,迁入大后方的民营厂矿共452家,内迁设备约12万吨。这次西渐运动
A.体现了中国工业的均衡发展B.是国民经济建设推动的结果
C.旨在加强国内东西部市场的统一D.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保护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