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6 道试题
1 .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成立工矿调整委员会,向内迁民营企业发放迁移补助费,组织运输力量和沿途免验免税等,全面负责战区厂矿的内迁。据统计,至1940年底,在交战地区受政府津贴而内迁的民营工矿业单位计447家,技术工人共15000余人。厂矿内迁表明(   
A.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B.实现了工业的合理布局
C.国民政府重视西部开发D.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
2021-05-22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洲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央银行公布:自1947年1月18日起,发行250元及500元新关金券。250元券合法币5000元,500元券合法币1万元”。消息一出,两天之内,天津市的金价竟由每两45万7千元涨到51万元。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是
A.加速了蒋介石政权的崩溃B.推动了当时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C.促进民族工业的起死回生D.推动了抗战时期金融市场的复苏
3 . 1936年前,在西南现代工矿企业几乎是空白……1938年上半年,国民政府确立了“以西南诸省为主要地区,开发各种矿产,建立国营重工业,而于民营工业及乡村手工业为普遍之调整与提倡”的经济建设方针。至此,西南地区很快变身为新兴工矿企业最集中的区域。材料中的变化对中国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是
A.保存并挽救了我国的民族工业B.改变了全国工业的生产布局
C.推动了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D.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   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
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近代中国经济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荣氏企业是中国最具有典型性的民族资本企业,主要经营面粉和棉纱,1902年荣氏兄弟开设了保兴面粉厂。1905年5月,上海掀起抵制美货运动,又促使荣氏兄弟筹设纱厂,成立振华纺织有限公司,1910年荣氏企业从美国进口18部精良的面粉机,年生产能力达到89万袋,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在上海创设福新面粉厂,1915年创建申新纱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粉纱两业空前兴旺,其面粉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粉厂的23%,荣家企业纱锭占全国棉纱厂的11%,荣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摘编自李占才,张凝《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

材料三   1931年以后的10多年,由于日军疯狂侵华,荣氏企业遭到重创,国难当头,荣氏家族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发起募捐,并将申新五厂用作国民党部队的驻扎地,抵御日军的侵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荣毅仁遵循父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生产,为恢复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荣毅仁表率性地将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成为工商界的一面旗帜。1979年2月,荣毅仁向中央提出了“从国外吸收资全,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197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荣毅仁任董事长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摘编自袁正,夏波《荣氏兄弟的救国路,公益心》


(2)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荣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荣氏家族在抗日战争期间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贡献。
5 .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主持的企业内迁,不是由于“经济之手”的推动主动进行的,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靠“战争之手”推进的,因而具有强烈的战时性。抗战结束后,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西南大后方重心地位不复存在,经济变迁也就此结束。这一局面导致
A.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的失败B.西南民族工业的发展受阻
C.中国工业布局严重地域失衡D.西南地区经济迅速走向衰落
6 . 以下记载出自1949年浙江大学教授夏承焘的日记:

据此可以推知国统区
A.社会秩序异常混乱B.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C.四大家族疯狂掠夺D.国民政府失去民心
7 . 1937-1940年中国工业发展史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厂矿内迁的西渐运动,截止1940年6月底,迁入大后方的民营厂矿共452家,内迁设备约12万吨。这次西渐运动
A.体现了中国工业的均衡发展B.是国民经济建设推动的结果
C.旨在加强国内东西部市场的统一D.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保护政策
8 . 1938年10月,滞留在宜昌的大批企业、人员及物资,在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的指挥下,耗时数月,转移物资和人员到四川。此举被誉为“中国实业史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举措
A.为敌后抗战做好了全面的准备B.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C.促进了东西部工业的均衡发展D.粉碎了侵华日军“以战养战”企图
2021-04-21更新 | 19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942年以来,四川等地的一些小商人不敢租门面,商人本也爱国,“今日游击营业,用心良苦矣”。这实际上说明
A.大后方民企税负沉重B.商人拥有曲线救国情怀
C.抗战影响到商业经营D.抗日救亡成为时代主题
2021-04-1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41 年 3 月,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召开了五届八中全会,通过了《积极动员人力物力财力,确立战争经济体系案》,要求积极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战争经济体系,“以 求生产之增加,分配之公允,并厉行消费节约,务使一切经济之力量,得收全盘控制之运用”。 这一做法旨在 (     
A.保障抗战期间的物资供应B.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经济的管控
C.强化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D.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