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6 道试题
1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厂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刻”。它
①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
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12-2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1948年7月,国民政府虽发行了面额25万元的纸币,但城市中的大宗买卖基本上都使用黄金、美元结算,农村中则恢复了银元交易,甚至用实物粮食来计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市场上货币流通量严重缺乏B.官僚资本大肆搜刮社会财富
C.国民党统治区货币严重贬值D.国统区的社会经济走向崩溃
2021-12-27更新 | 324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10月) 历史试题
3 . 武汉会战后,日军对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甘肃和宁夏进行重点轰炸,各地均有重大惨案发生,“死亡100人以上或死伤500人以上的重大惨案共达86次”,其中重庆、成都和昆明等城市最为惨烈。上述史实表明
A.防御阶段抗战形势严峻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C.抗战大后方的地位凸显D.日军固守速战速决的战略
4 . 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这绝不是一场奇耻大辱的败退。1938年10月,武汉失陷后,滞留在宜昌的大批企业、人员及物资,在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的指挥下,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耗时数天,转移物资和人员到四川,完成入川任务。此举被誉为“中国实业史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此事件的意义是
A.民族工业形成了平衡的工业布局B.使日军速战速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C.为到来的持久抗战提供物质基础D.不利于沿海工业的整体协调发展
2021-10-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如图是抗战时期四川农民购买力指数表(1937—1943),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注:所得物价指数即出售商品价格指数;所付物价指数即购进商品所付出的价格指数
A.农民实际收入呈现持续增长之势B.资源短缺加剧四川农村经济凋敝
C.粮食价格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D.日军经济掠夺是变化的直接原因
2021-10-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如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与抗战时期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时间1937.8—1938.21938.7—1938.101938.12—1940.7
迁移方向上海→武汉武汉→宜昌宜昌→川渝等地
内迁企业数量121家304家448家

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B.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发展壮大
C.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D.企业内迁影响近代中国工业布局
2021-10-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所示为1938~1944年陕甘宁边区公营工厂的变化。据表可知,当时陕甘宁边区
A.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B.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C.公有制经济确立主导地位D.重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21-09-3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在1919年和1937年后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下滑的共同原因是
A.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B.国共内战导致经济发展出现困难
C.外国侵略加剧打击了民族企业D.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9 . 下图为抗战前在华外资的比例分布。图中信息表明
A.列强已控制中国经济命脉B.一战后列强又卷土重来
C.日本对中国经济渗透最深D.国民政府积极吸引外资
2021-09-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豫皖晋甘赣2022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1948年11月,中共旅(顺)大(连)地委在币制改革的过程中,首先颁布《货币改革实施细则》,并设立102处兑换所,同时深入群众逐户做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妥善地处理了群众关心的债务和物价问题,改革历时七天顺利完成。这
A.体现了中共高效的城市管理能力B.建立了健全的财政制度
C.奠定了辽沈战役胜利的经济基础D.保证了财政收支的平衡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