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37—1942年抗战后方设立的民营工厂数和资本数,该表反映出当时
A.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困境B.工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C.统制经济促进工业发展D.沦陷区的工业基本停滞
2020-11-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新高考)
2 . 近代中国国民收入估算,从下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近代中国
年份1850年1914年1936年1949年
国民收入(亿元)181.64187.64257.98189.48
人口数(亿人)4.16664.552345.107895.4167
人均收入(元)43.5941.2250.5134.98

①经济发展缓慢并伴有巨大的波动
②人口的过度增长阻碍了经济发展
③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呈下降的趋势
④日本侵华战争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3-07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2021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所示为全民族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机构的调整概况(部分)。由此可知,这些调整
时间内容
1937年在军事委员会下设立资源委员会、第三部、第四部、农产调整委员会贸易调整委员会.对外贸易调整委员会
1938年上述机构分别划属经济部.财政部
1942年2月行政院设立“经济会议”负责经济的设计决策和执行督导
1943年“经济会议”改为国家总动员会议

A.适应了抗战形势的需要B.旨在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促进了敌后根据地发展D.扩大了民族工业的规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   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
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近代中国经济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荣氏企业是中国最具有典型性的民族资本企业,主要经营面粉和棉纱,1902年荣氏兄弟开设了保兴面粉厂。1905年5月,上海掀起抵制美货运动,又促使荣氏兄弟筹设纱厂,成立振华纺织有限公司,1910年荣氏企业从美国进口18部精良的面粉机,年生产能力达到89万袋,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在上海创设福新面粉厂,1915年创建申新纱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粉纱两业空前兴旺,其面粉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粉厂的23%,荣家企业纱锭占全国棉纱厂的11%,荣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摘编自李占才,张凝《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

材料三   1931年以后的10多年,由于日军疯狂侵华,荣氏企业遭到重创,国难当头,荣氏家族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发起募捐,并将申新五厂用作国民党部队的驻扎地,抵御日军的侵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荣毅仁遵循父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生产,为恢复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荣毅仁表率性地将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成为工商界的一面旗帜。1979年2月,荣毅仁向中央提出了“从国外吸收资全,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197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荣毅仁任董事长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摘编自袁正,夏波《荣氏兄弟的救国路,公益心》


(2)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荣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荣氏家族在抗日战争期间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贡献。
5 . 下表为1943年国民政府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据此可知
工业部门国营经济私营经济
水电工业89%11%
冶炼工业90%10%
机器制造业73%27%
化学工业75%25%
饮食品工业23%77%
服饰品工业8%92%

A.日本入侵阻断了中国经济发展B.民族经济的举步维艰
C.全民抗战掀起了爱用国货热潮D.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
6 . 下表是1936—1941年自贡盐产量表。国府西迁,当局更加倚重自贡盐税收入,1939年9月,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准自贡建市。其设市
年份1936年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
产量(万担)316328457503519526

A.体现了抗战大后方建设的特殊需要B.表明了自贡盐业在全国的主导地位
C.是国民党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果D.说明经济发展决定了政治民主建设
7 . 下表反映了 1937年和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该表说明(    ) 
年份占工厂总
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
额比例
占工人总
数比例
1937年16%4.4%7.3%
1942年58%78%49%

A.民族工业地理布局规划科学B.民族工业发展比例趋于协调
C.日本大举侵华破坏民族工业D.军事需要影响民族工业结构
8 . 下表反映了1936 —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指数为100)。 导致该时期民族工业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1936年1937年1938年
棉纺织业10081.769.8
面粉业10077.572.5
机器业10099.656.0

A.欧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B.中国人民开展提倡国货运动
C.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和掠夺
2020-08-0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9 . 1936年10月开始,政府为推动合作事业,调剂农村合作金融,建立合作社自有自营自享的金融机构,筹设四川省合作金库,之后又设立县合作金库。这些合作金库设立后经营贷款的情况如下表,对下表解释合理的是
A.方便国民政府经济掠夺B.解决了农村的土地问题
C.有利中国坚持长期抗战D.推动工业布局发生改变
2020-11-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1938-~1942年国统区钢铁产量统计表(单位:吨)。这一状况
A.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B.顺应了战时经济的需要
C.抑制了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势头D.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