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平等互惠的国际贸易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晚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于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的海洋发展路向,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蚕桑、茶叶、陶瓷等生产,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品经济提高当地人口承载力。东南地区海岸线长,海港优良,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速成长,到宋朝达到鼎盛。这也是东南经济超过中原的重要原因。北宋中原地区的商品经济也有发展,但是内向型的,自然经济气息更浓。而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材料二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

分期

对外贸易状况

1840年至1914年

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4.4%.进口物量约增加3倍,出口物量增加约2倍。由于鸦片贸易的猖獗,中国由出超变为入超。外贸中心从广州北移至上海。英国始终支配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

1915年至1931年

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6.36%,出口的增长显著快于进口。英国在中外贸易中的绝对优势地位让位于美、日两国。日本一度占中外贸易总额的1/3左右。到1931年,中国自美国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22.2%,超过了日本。

1931年至1936年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大幅下滑,年均下滑率为14.7%.美国在中外贸易中居首位。

1937年至1948年

进出口货物无法正常通行,对外贸易剧烈波动,对外贸易总额最低的年份不到4万美元,最高也只达到76万美元。

--摘编自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任选表格中所列出的四个时期中的一个时期,分析该时期对外贸易状况形成的原因。
2 . 1933、1947年上海等六个城市的工业简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以说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     
城市厂数(个)工人数(人)
1933年1947年1933年1947年
上海34857738245948367433
天津122412113476957658
汉口4974692499221048
广州11044733213125085
重庆4156611293834367
西安1006915055913

A.城市民族工业持续发展B.外国资本退出
C.民主革命阶级基础扩大D.官僚资本膨胀
2023-01-06更新 | 12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番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近代某时期四川省内工厂数量变化示意图。这一时期四川经济的发展态势反映了
年份1933—1937年1940年1942年1944年
企业数量约23~100家847家1153家2071家

A.当地自然条件优越B.国防建设战略需要
C.民族资本发展壮大D.地方军阀实力雄厚
4 . 下表所示为全面抗战期间西南地区工业增长率统计情况(单位:%)这说明当时(     
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
增长率33.560.728.655.359.6
A.民族工业保持了持续发展态势B.沿海地区企业持续内迁
C.持久抗战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D.西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3、1947年上海等六个城市的工业简况如下表所示。(     
城市厂数(个)工人数(人)
1933年1947年1933年1947年
上海34857738245948367433
天津122412113476957658
汉口4974692499221048
广州11044733213125085
重庆4156611293834367
西安1006915055913
上表可以说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
A.城市民族工业持续发展B.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
C.民主革命阶级基础扩大D.官僚资本进一步膨胀
6 . 下表所示为1938~1944年陕甘宁边区公营工厂的变化。据表可知,当时陕甘宁边区
A.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B.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C.公有制经济确立主导地位D.重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21-09-3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表是1946—1948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货值占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比重(百分比)。据此可知
时间1946年1947年1948年
项目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
数据57.2%38.7%50.2%23.3%48.4%20.1%

A.美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居垄断地位
B.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出口国
C.中美建立了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
D.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021-04-20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8 . 下表是1949年1月上海主要民营毛纺厂开工率。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项目厂名开工率
精纺京华26.1%
新大28.1%
晋丰17.9%
恒孚8.3%
粗纺振兴66%
振丰42.9%
汇通45%
毛织润丰26.6%
正大16.3%
新华51.8%
新新37.4%
华一1.1%
宏祥57%

①国民政府发动内战给民族工业造成冲击
②日本的经济侵略使中国毛纺业陷入困境
③民营毛纺工业出现严重的生产困难局面
④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给民族工业重大打击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④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表是1936—194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价值各国所占比重表(各时期各国总计为100)对其变化的原因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
年份香港日本及台湾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苏联其他
19361.916.619.611.715.91.90.132.3
19471.81.750.16.91.20.338.0

(说明:1936年台湾地区出入口贸易包括于日本以内,1947年,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
A.两极对峙、西欧的衰落B.中美新商约签订
C.西欧的衰落、苏联崛起D.国共内战的爆发
2021-04-21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考后强化历史试题(广东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   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
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近代中国经济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荣氏企业是中国最具有典型性的民族资本企业,主要经营面粉和棉纱,1902年荣氏兄弟开设了保兴面粉厂。1905年5月,上海掀起抵制美货运动,又促使荣氏兄弟筹设纱厂,成立振华纺织有限公司,1910年荣氏企业从美国进口18部精良的面粉机,年生产能力达到89万袋,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在上海创设福新面粉厂,1915年创建申新纱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粉纱两业空前兴旺,其面粉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粉厂的23%,荣家企业纱锭占全国棉纱厂的11%,荣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摘编自李占才,张凝《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

材料三   1931年以后的10多年,由于日军疯狂侵华,荣氏企业遭到重创,国难当头,荣氏家族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发起募捐,并将申新五厂用作国民党部队的驻扎地,抵御日军的侵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荣毅仁遵循父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生产,为恢复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荣毅仁表率性地将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成为工商界的一面旗帜。1979年2月,荣毅仁向中央提出了“从国外吸收资全,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197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荣毅仁任董事长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摘编自袁正,夏波《荣氏兄弟的救国路,公益心》


(2)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荣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荣氏家族在抗日战争期间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