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据统计,四川地区在1937年前仅有工厂100家,1940年8月为847家,1942年为1153家,1944年为2071家。这一时期四川地区工厂的发展(     
A.源于阶级矛盾激化所导致的内乱B.与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直接相关
C.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的工业布局D.是战时经济的产物且带有偶然性
2 . 下表所示为1936~1940年上海与重庆之间的物资交流情况(单位:%)。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上海输往重庆

重庆输往上海

工业品

56

1

手工业品

43

81

农产品

1

18

共计

100

100

A.区域间产业分工趋于合理B.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趋势
C.内地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D.沿海工业有力支援了抗战
3 . 下表所示为全面抗战期间西南地区工业增长率统计情况(单位:%)这说明当时(     
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
增长率33.560.728.655.359.6
A.民族工业保持了持续发展态势B.沿海地区企业持续内迁
C.持久抗战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D.西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
4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规定,鼓励发展手工业及其他可能开办之工业,奖励商人投资,提高工业生产。此外,边区政府颁布了优待华侨投资办法;帮助在延安的华侨兴办工矿实业;对于资金不足者,酌量予以贷款之协助,原料及产品享受政府减税或免税之奖助。上述规定(     
A.发展了实业救国的思潮B.壮大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力量
C.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D.扩大了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3、1947年上海等六个城市的工业简况如下表所示。(     
城市厂数(个)工人数(人)
1933年1947年1933年1947年
上海34857738245948367433
天津122412113476957658
汉口4974692499221048
广州11044733213125085
重庆4156611293834367
西安1006915055913
上表可以说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
A.城市民族工业持续发展B.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
C.民主革命阶级基础扩大D.官僚资本进一步膨胀
6 . 钱理群在《1948: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民国某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A.官僚资本彻底崩溃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民族资本迅速发展D.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7 . 1937年,国民政府开始协助民族工业内迁,到1940年底,共有600余家民营工厂:12万吨机件材料迁往西北、西南地区。民族工业的内迁
A.冲击了官僚资本的地位B.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C.适应了持久抗战的需要D.改变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8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则材料说明民族工商业所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2021-12-04更新 | 121次组卷 | 44卷引用: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1912—1920年13.4%
1921—1926年—4.5%
1927—1936年8.7%
1937—1945年—2.45%

A.抗战期间民族企业遭沉重打击B.两次发展均得益于社会性质的巨变
C.十年内战期间民族工业仍有所发展D.一战以后民族工业萧条下去
2021-09-2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48年,上海申新各厂的棉纱产量比1947年下降30%。申新厂的创始人荣德生称:“事事限制,不啻无形之桎;层层苛税,何异万民之锁链。”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统制经济体制逐步建立B.国民政府盘剥勒索加剧
C.国民经济被欧美各国控制D.国共内战阻断市场流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