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但没有得到清政府的认可;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初步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后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日益萎缩。据此可知
A.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
B.政治对经济起决定作用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反映了政府与市场的互动
D.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没有任何发展空间
2 . 如图为1948年米谷创作的漫画《伪金圆券:这难道是我昨晚脱下的鞋子吗?》。漫画中,画家把金圆券画成人形,一夜之间身体缩小了几十倍。昨晚穿的一双鞋比它的身体还要大,如同两条船。该漫画反映的现象
A.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B.加速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C.源于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D.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
3 . 国民政府财政统计数据表(单位:百万元法币)

该表呈现的状况导致国民政府
A.由积极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B.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谋求关税自主以增加财政收入D.与美国签订《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8年国民政府规定,工矿业、制造军用品的工业和电器工业,得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生活日用必需物品,经济部“随时分别种类地域,直接经营之”。这一规定意在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强化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局面
D.消除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0-04-25更新 | 343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二中2019高三下学期临考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表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这份数据可反映出
棉纱进口棉布进口麦粉进口钢铁进口机器进口生铁产量
下降38%下降20%下降15%增加20%增加20%增加30%

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政府为抗战作物质准备
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2020-02-20更新 | 42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
6 . 下表是某一年陕甘宁边区土布生产统计表,表中数据综合说明当时
布厂(家)织机(架)年产布(匹)占总产量的比重(%)
公营231852283220.7
合作社营371792200020.0
私营501501200010.9
民间织户200005333448.4
合计20514110116100

A.社会主义改造趋于完成B.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个体生产的效率仍较高D.官僚资本挤压私人资本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母)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

讨论共收到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1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3篇,主张计划经济的1篇,主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1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1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1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8篇。

——据《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8 . 下面是中兴公司经营状况变化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创与转型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   辉煌与停滞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

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4000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斯血腥政策之下。

材料三   新生与跨越

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

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如今,企业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

——据梁志旺《“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枣庄“百年中兴”》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兴公司实现转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影响中兴公司发展的因素。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兴公司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兴公司实现“跨越”的原因。
9 . 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而1945年的中共七大又指出“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我们是欢迎的”。这一政策的转变
A.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艰苦的需要
B.说明中共积极探索对外开放之路
C.基于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
D.反映出中共对外经济政策成熟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3年周学熙创建了华新纱厂,后因一战爆发而中止。1919年再建,1920年竣工投产。开工初期,青岛只有“内外棉”一家日本纱厂,至1924年日本纺织厂扩充到六家,对华新形成包围阵势。日商凭借势力,竞相压价倾销,导致华新纱厂1925年亏损32万元。华新纱厂提出“六大改革措施”,改善管理,提高待遇,与日商竞争,始终立于不败之地。1935年,华新纱厂一举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印染联合企业。1938年,日军侵占青岛,日商宝来纱厂强迫购买该厂。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一年多反复交涉,终将青岛华新纱厂收回,青岛华新纺织印染厂得以恢复。1953年,华新纱厂实现了公私合营,1966年,更名为青岛国棉九厂。

——编自吕伟俊《韩复榘统治下的山东商业》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