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对华贷款最多的国家不断变化,1840~1911年是英国,1911~1927年是日本,1927~1949年是美国,1949~1960年是苏联。对上述变化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中国国家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B.世界上主要国家对华政策性质的变化
C.近代以来中国对外援依赖程度的变化D.国际局势影响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2023-01-07更新 | 3923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39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对成都192个家庭模式进行了调查,结果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最多,共95个,占调查总数的49.5%;其次为组成折中(三代)家庭,共57个,占调查总数的29.7%;大家庭(四代以上)只占调查总数的16.7%。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瓦解B.四川地区宗族观念的淡化
C.新文化运动影响D.企业内迁加快工业化进程
3 . 下表所示为抗战时期四川与其他国统区实收稻谷的对比情况。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实收
(万市石)
中央对四川配额(万市石)实收配额比(%)国统区实收
(万市石)
四川占比(%)
正额征购、借总额
194113786006001200114.8458030
194216619007001600103.8661825
194316169007001600101647825
194419499001100200097.5566034.4
194518229001100200091.1419143.5

A.日本侵华加剧国内危机B.四川成为抗战后期主战地
C.四川农业获得较快发展D.国民政府加强对后方管理
4 . 1946年11月《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在南京签订,该条约具体内容多达数十项条款,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条:(1)缔约双方国民在彼方领土内居住、旅行、经商、金融、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置购动产、进出口关税等方面,彼此享有国民待遇;(2)缔约双方在进口关税、采矿、内河及沿海行船与通商、购置不动产方面,彼此享有最惠国待遇。以下四个选项中对该条约点评准确的是
A.是战后中国参加国际事务有所作为的表现
B.只对缔约一方单方面优惠的不平等的条约
C.所有规定对于缔约双方都是平等而互惠的
D.实力差距使平等停留于形式互惠实为单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至1940年,仅经国民党工矿调整处办理、协助迁到后方各地的民营工厂,即有452家,迁入物资共12万余吨,尚未包括浙、闽两省及自行迁徙的工厂。迁入地区,计四川250家,湖南121家,广西25家,陕西42家,其它省区14家。”(《简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这表明当时中国
A.官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中国的工业布局有所改变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最快D.国民政府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6 . 1937年,中国的大后方(含川、滇、黔、陕、甘、湘、桂七省)仅有237家工厂,但到1942年时,仅重庆一地的工厂就达到781家,渝、川、康、湖、桂、滇、黔等西南地区及西北的陕甘地区的工厂数占全国90%以上,尤以渝、川、湖最为密集。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国土沦陷沿海工业不断内迁B.洛川会议后开辟敌后战场
C.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日本侵略者实行以战养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