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8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全面抗战期间西南地区工业增长率统计情况(单位:%)这说明当时(     
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
增长率33.560.728.655.359.6
A.民族工业保持了持续发展态势B.沿海地区企业持续内迁
C.持久抗战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D.西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
2 . 据《宜鬲人撤退铭文》,1938年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临危受命,抢运民族工业近10万吨物资设备和3万人员如期入川,被喻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人撤退”。这次大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A.迟滞日军对沿海地区的掠夺B.保存了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C.改变了中国工业的地理布局D.奠定了民族工业黄金发展的基础
2023-03-05更新 | 7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邯郸成安一中永年二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3 . 钱理群在《1948: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民国某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A.官僚资本彻底崩溃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民族资本迅速发展D.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4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则材料说明民族工商业所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2021-12-04更新 | 121次组卷 | 44卷引用: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1912—1920年13.4%
1921—1926年—4.5%
1927—1936年8.7%
1937—1945年—2.45%

A.抗战期间民族企业遭沉重打击B.两次发展均得益于社会性质的巨变
C.十年内战期间民族工业仍有所发展D.一战以后民族工业萧条下去
2021-09-2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到1936年,中国关税收入6.36亿元,统税收入1.31亿元,盐税收入2.47亿元,中国财政总收入是1927年的15倍。这一现象
A.说明北洋军阀政府实行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
B.反映了二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没有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
C.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早期实行了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D.是英法为了加强团结废除了对华的关税条约的结果
2021-09-2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道路梗阻,节节为历,行之愈远,则商品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的制造,运费即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况彼来者皆是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该时期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因素。(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说说1912年—1925年、1937年—1949年这两个阶段民族工业呈现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1949年民族工业发生变化的相应原因。
2021-09-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945年8月,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的排挤B.官僚资本的重压
C.封建官府的排挤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2021-03-18更新 | 178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1
9 . 近代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经营钱庄起家的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官僚朱仲甫合作,于1901年在无锡创办了保兴面粉厂,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很快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1905年5月,上海掀起抵制美货运动,又促使荣氏兄弟筹设纱厂,成立振华纺织有限公司。1911年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大力倡导实业,他们又在上海创设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棉纱两业空前兴旺,荣氏企业借机扩充生产,同时抓质量、创名牌,强化企业管理,到1922年,其面粉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粉厂的23%,荣家企业纱锭占全国棉纱厂的11%,荣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期。直到1932年,荣氏兄弟控制下的面粉、纺织系统在全国民族资本面粉厂、纺织厂的比重分别占30%、29.4%,荣氏企业再一次大放异彩。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日商企图强行收买荣氏企业产权,荣德生断然拒绝。全面抗战期间,荣氏企业损失惨重,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大都被“军管”劫夺。1938年,留居上海的荣宗敬郁积成疾,撒手离世。抗战胜利后,荣氏集团试图东山再起,却遭遇美国产品的倾销和官僚资本的压榨,始终难以恢复战前的辉煌。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荣氏企业“突飞猛进”“大放异彩”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荣氏企业“始终难以恢复战前的辉煌”的因素,并指出荣氏企业曲折发展的根源是什么?
10 . 截至1940年,全国发行债券的民族企业大致有19家,债券总发行额5000余万元。其中上海约有8家,发行债券总额1800余万元。这反映出
A.民族工业投资环境日渐恶化B.上海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
C.抗日战争导致民族工业菱缩D.民族工业采取近代融资方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