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以西北作为大后方支援抗战,大批政府官员,学者前往青海实地考察,为青海垦殖事业建言献策。在全国开发西北的浪潮的推动下,青海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丈地清赋工作,耕地面积及农产产量在三十年代持续攀升。四十年代中期以后,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的关注程度逐渐冷却,青海省政府也逐渐放缓了对本省的农业开发,青海省的农垦活动演变为政府形式化、公式化的敛财手段。

——摘编自狄新昊《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青海农垦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宁夏农垦围绕“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管理体制、生产结构、经营方式、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财务包干,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和场(厂)负责制,打破了吃企业“大锅饭”的问题。特别是1983年中央提出“国营农场要办家庭农场”后,自治区农垦局下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一九八四年一号文件的若干政策规定》。1984年在垦区开始试办,职工由单纯的生产者变为生产经营者,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到1986年底,农垦系统已建起6000多个家庭农场,基本上完成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变革。19811988年累计实现利润6889.7万元,缴纳税金3929万元,利税合计1.08亿元。

——摘编自廖周《宁夏农垦改革初期问题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对青海农垦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宁夏农垦改革的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疆开发建设的意义。
2024-04-1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1937年以前,西部10省的近代工业只有 2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的 6.02%,到1942年底,西部国统区工厂数比 1938年增长了4倍,“西南西北的经济开发,至少提前了50余年”。这一发展(     
A.为民族战争积聚了物质力量B.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
C.导致中国沿海民族工业内迁D.改变了国统区原有的生产关系
2023·甘肃兰州·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33年、1947年上海等六个城市的工业简况如下表所示:
城市厂数(个)工人数(人)
1933年1947年1933年1947年
上海34857738245948367433
天津122412113476957658
汉口4974692499221048
广州11044733213125085
重庆4156611293834367
西安1006915055913
此表可以说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     
A.城市民族工业持续发展B.外国资本已逐渐退出
C.民主革命阶级基础扩大D.官僚资本进一步膨胀
2023-11-28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4 . 1932年到1940年,东北铁路里程增加一倍,重要工矿产品生产总值增加数倍。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有竞争优势的榨油、皮毛加工、纺织、食品及大豆种植等行业发展迟缓。这说明,当时东北地区(     
A.为抗日战争奠定物质基础B.遭到日本经济统制及掠夺
C.配合国民政府调整产业结构D.深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二下·江苏淮安·期中
5 . 下面是1932—1946年中国客车与货车进口量比较情况。据此可知,当时中国汽车运输业(     

A.凸显出民族工业的缺陷B.体现出中国近代化需求
C.印证了工业结构的失衡D.摆脱了列强对华的控制
2023-04-18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7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江苏专用)
6 . 下表所示为全面抗战期间西南地区工业增长率统计情况(单位:%)这说明当时(     
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
增长率33.560.728.655.359.6
A.民族工业保持了持续发展态势B.沿海地区企业持续内迁
C.持久抗战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D.西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
2023·安徽合肥·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据统计,上海原有工厂4050家,至1946年底,倒闭3160家,其中民营工厂倒闭3/4;工厂开工,1947年仅为平时的2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营不善B.美国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挤压
C.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失败D.战争使上海经济中心地位丧失
2023-02-13更新 | 249次组卷 | 4卷引用:重难点18 常见选择题问法解读与技巧分析-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8 . 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对华贷款最多的国家不断变化,1840~1911年是英国,1911~1927年是日本,1927~1949年是美国,1949~1960年是苏联。对上述变化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中国国家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B.世界上主要国家对华政策性质的变化
C.近代以来中国对外援依赖程度的变化D.国际局势影响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2023-01-07更新 | 3657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937年以前,以绍兴酒为代表的黄酒在酒类消费中占有明显优势,其销售遍及江浙及上海、北平等大都市。1937年以后,四川、贵州等地的白酒异军突起,至1944年四川白酒产量比1938年增长63.39%,贵州茅台酒的产销量亦不断扩大并形成独立品牌。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众消费习惯的改变B.社会动荡影响民众消费
C.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D.关税自主利于酒类流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新洋灰公司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私营水泥企业,其前身为“唐山细棉土厂”,由开平矿务局首任总办唐廷枢于1889年创办,因亏累甚巨,不久停闭。1906年由“北方实业之父”周学熙利用旧址重办,改名为启新洋灰公司,购置丹麦史密斯公司先进的回转窑、球磨机等设备代替立窑等落后设备,生产"龙马负太极图"牌(俗称马牌)水泥。1914年兼并湖北水泥公司,曾分别与华商、中国两水泥公司联营,一度称冠中国,垄断水泥市场。1939年到1940年,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开始介入启新,被挟持的启新洋灰公司对日本的侵华战争实质上起了帮助和支持的作用。1946年,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造成了交通梗阻,启新水泥滞销,厂内熟料堆积如山,散灰满仓,生产陷于瘫痪。

——摘编自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启新洋灰公司史料》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于战局恶化,东部沿海工业开始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的过程。据统计:到1940年6月沙市、宜昌失守时,沿海沿江迁入四川的民营工厂共计245家,物资总约9万余吨。这批迁川厂矿企业分属的行业系统是:冶金工业1家;机械工业103家;电气工业18家;化学工业40家……迁川厂矿主要来自上海(104家)、汉口(90家)、南京(10家),其余来自南北各省。

——摘编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厂企内迁档案选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