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1933年、1947年上海等六个城市的工业简况如下表所示:
城市厂数(个)工人数(人)
1933年1947年1933年1947年
上海34857738245948367433
天津122412113476957658
汉口4974692499221048
广州11044733213125085
重庆4156611293834367
西安1006915055913
此表可以说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     
A.城市民族工业持续发展B.外国资本已逐渐退出
C.民主革命阶级基础扩大D.官僚资本进一步膨胀
2023-11-28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轮复习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2 . 1932年到1940年,东北铁路里程增加一倍,重要工矿产品生产总值增加数倍。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有竞争优势的榨油、皮毛加工、纺织、食品及大豆种植等行业发展迟缓。这说明,当时东北地区(     
A.为抗日战争奠定物质基础B.遭到日本经济统制及掠夺
C.配合国民政府调整产业结构D.深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3 . 据统计,四川地区在1937年前仅有工厂100家,1940年8月为847家,1942年为1153家,1944年为2071家。这一时期四川地区工厂的发展(     
A.源于阶级矛盾激化所导致的内乱B.与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直接相关
C.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的工业布局D.是战时经济的产物且带有偶然性
4 . 下表反映了民国时期三个统计时段的民族工业平均增长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期

1912—1920

1920—1936

1936—1949

增长率

13.4%

9.4%

5.6%

A.一战结束之后民族工业迅速萧条B.国民政府时期工业发展陷于停滞
C.民国时期经济呈现持续下滑趋势D.国际形势变化深刻影响经济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所示为1936~1940年上海与重庆之间的物资交流情况(单位:%)。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上海输往重庆

重庆输往上海

工业品

56

1

手工业品

43

81

农产品

1

18

共计

100

100

A.区域间产业分工趋于合理B.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趋势
C.内地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D.沿海工业有力支援了抗战
6 . 下面是1932—1946年中国客车与货车进口量比较情况。据此可知,当时中国汽车运输业(     

A.凸显出民族工业的缺陷B.体现出中国近代化需求
C.印证了工业结构的失衡D.摆脱了列强对华的控制
2023-04-18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日伪工厂2411座,价值约20亿美元;大量接收日本侵占的物资与金银,价值超过10亿美元。这些资产形式上由政府所有,实际上由官僚资本集团控制。国民政府接收日伪工厂(       
A.为战后经济恢复奠定了基石
B.推动了国民党的金融改革
C.成为国共内战爆发的先声
D.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3-04-06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清末到北洋政府统治的整个时期,全国金融中心事实上是在京津地区。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 1937 年,上海逐渐成为全国性金融中心。 南京国民政府甫经建立,便决定设立中央银行,紧紧跟上国际潮流。 白银风潮、法币政策,无一不具有鲜明的国际金融背景。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央银行,金融业务与政府财政密切结合在一起固不待言,即以总部自北平迁到上海的中国银行而论,其对政府的放款占放款总额的比例几乎一半。蒋介石集团发动持续不断的反共军事“围剿”以及新军阀战争,在军政费方 面予求予取,使金融业的财政性极度强化,国有与非国有的银行都不胜其负担。 随之而来的八年中日战争,使上海金融业受到极大冲击。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掠夺性的“接收”以及随之发动的全国性内战,给金融业造成空前混乱和灾难,使上海昔日执金融业之牛耳的辉煌与威风一去不复返。

——摘编自姜义华《上海与近代中国金融中心》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 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上海金融业的变化。
2023-04-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浙财团最早的雏形是宁波商帮。……至中华民国初期,江浙籍人士控制的银行已成为上海金融界最重要的力量,江浙财团至此正式崛起并达到鼎盛时期。三十年代随着日本入侵的威胁日益临近,国民政府对经济的统制程度日渐加深,至1935年时,全国2566家银行有1971家被国民政府控制,江浙财团在经济上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它们中许多银行和企业被兼并,逐步地沦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附庸。这种局面的形成,标志着江浙财团开始瓦解。

材料二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八年间,西南联大共培养出8000多名学生,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南联大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834人,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除了担任翻译外,联大学生还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和中国空军。数百健儿血洒长空和缅北丛林。……师生们办起了大批中学,参与了西部少数民族调查和地方历史文化的发掘整理工作,并直接参加了云南的经济建设,如创建恒通酒精厂和利滇化工厂等。

——摘编自《知中·西南联大的道产》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浙财团”最终走向衰弱和瓦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南联大的主要贡献。
2023-04-0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10 . 下表所示为全面抗战期间西南地区工业增长率统计情况(单位:%)这说明当时(     
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
增长率33.560.728.655.359.6
A.民族工业保持了持续发展态势B.沿海地区企业持续内迁
C.持久抗战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D.西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