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80年12月建成的中山温泉宾馆,是广东省首家引进外资兴办的现代化宾馆。宾馆率先引入港澳酒店的管理模式,采用灵活工资机制,员工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在当时引起全国极大反响,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材料反映出当时(     
A.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对外开放层次日益深化
C.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D.原有经济体制逐渐打破
2 .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都市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农民不离本土,变农村为微小城市或准城市,其趋向则是连成规模,成为正式都市或者成为某个城市的部分。这里居民生活的条件、方式已与多数城市居民相同,其物质消费可以用超前、丰裕来形容。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民增收B.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劳动力转移D.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3 . 1977年,中国农轻重产值比为25.2:32.9:41.9,到1978年则变为24.8:32.4:42.8。1979年4月,党中央提出3年的时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1982年,农民人均收入比1978年增长1倍,城市职工增长38.5%。此时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提出(     
A.有利于缓解“大炼钢”问题B.保障了发展生产资料的积极性
C.聚焦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是为了更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4 . 20世纪80年代中期,天津市12个工业企业实行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企业对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经济承包;企业实行“包”“保”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企业内部针对薄弱环节、关键工序进行单项经济承包,主要有产量承包及新产品开发承包和成本降低承包。这些做法(     
A.缩小了城乡经济差距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主旨是增强企业活力D.率先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政府在可以设司获利的港口设了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负责对舶船运来的诸国物货进行征税,叫做"抽解"。抽解商品分为粗、细两类。就抽解的比例来看,从北宋淳化二年到宋神宗熙宁初年,市舶司的抽分是下降的,从宋徽宗以来到南宋时国家财政恶化,市舶税率逐渐上升。

——摘编自杨文新《宋代市舶司研究》;王兴文《宋代市舶关税的抽解制度及其经济地位》等

材料二: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制度。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缴纳5%的关税和2.5%的子口税。1861年总理衙门统辖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在中国确立并合法执行,协定关税和外籍税务司制度为晚清殖民贸易提供了便利。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关税制度与对外贸易关系研究》

材料三: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的平均关税为52.9%,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维持高关税税率。改革开放以来,不断降低税率,但是到1992年,我国关税的算术平均税率仍然高达47.2%。1992年后,开始自主降低关税。1996年11月,APEC第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宣布:“将在2000年把关税总水平降低至15%左右”。2001年1月1日,中国关税降至15.3%。从2002年起,我国开始履行为加入WTO而承诺的关税降税义务,到2011年将关税总水平降至9.8%。

——摘编自杨瑞《新中国关税政策的变迁及其经济效益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关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晚清丧失关税主权的表现与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税税率的变化进行分期,并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3-03-0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百校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6 . 1991年10月8日,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刊发长篇评论,着重论述只有把生产力搞上去,才能在和平演变的挑战中岿然不动。文章明确提出苏联的“红旗落地”,并非在于“卫星上天”,社会主义国家唯有经受住新科技革命的挑战,红旗才能举下去,才能更高飘扬。这一评论(     
A.回应了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B.未能认识到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C.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D.意在为扩大改革开放扫除思想障碍
7 . 1978年11月中共凤阳县委召开的会议上,小贾生产队介绍将全队分成四个作业组,年终分配时,“该给国家的给国家,该留集体的留集体,剩下的归小组分配”。对此县委决议:“对单干的,不能干;名为分组,实为分队的不能干;有人提出搞‘大包干’,也不要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改革开放尚未拉开序幕B.农村改革得不到上级支持
C.“左”倾错误依然存在D.农民阶级局限性依然存在
2023-02-12更新 | 21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新高考普通高中学科综合素养评价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1年,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他驳斥了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极端情况下可以通过禁止进口来保护国内刚起步的制造业。南北战争期间及之后,林肯的经济顾问亨利凯里继承并发扬了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思想,并把自己的经济政策纲领命名为“美国体系”,以显著区分于宣扬自由贸易主义的“英国体系”,即通过高关税、建设基础设施等措施保护本国纺织、钢铁等支柱工业,同时注重差别关税,对本国不生产的咖啡与茶叶等进口产品予免税或减税。

美、英两国早期发展阶段制成品的平均关税率(加权平均数)

国家1820年1875年1913年1925年1931年
美国40%45%44%37%48%
英国59%0005%

——摘编自陈树志《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促进经济崛起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材料二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凡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同时,对私人资本主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也进行了限制,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3年,毛泽东指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毛泽东再次强调,“彻底地消灭一切资本主义的痕迹”,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到1957年,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大陆基本上被消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雇工大户”形式出现的私营经济在中国的大地上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针对这种情况,1987年党中央提出了“补充论”,“对于雇工人数超过限度的私人企业,也应当采取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除弊,逐步引导”。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平等论”,即法律上平等保护和经济上平等竞争。这就意味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私营经济获得了和公有制经济平等的待遇。

——摘编自李海涛《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私营经济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英崛起过程中实施的不同经济政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私营经济政策的阶段特点。
9 .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工业化是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的,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很少干预资源配置,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工业化的资本积累主要通过黑人奴隶贸易、掠夺和剥削印第安人而完成。在英国的基础上,美国进行了工业化内部创新,建立了更先进的生产模式,创立了“股份有限公司”、“通用制”等适合企业发展的大型生产组织,在较短时间内聚集资源,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在工业化过程中,逐渐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摘编自张丽娜《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我国在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充分保障人民的利益,把工业化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进行了有机结合,并且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我国充分重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并且也始终尊重其他国家的利益;同时注意吸取发达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教训,在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对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并且努力追求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党的十七大将这种新型工业化道路称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取得的成就对世界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可以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称为世界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月《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工业化道路相比,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哪些方面;并概括中国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意义。
10 . 1990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在此基础上,我国逐渐形成了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委托单位组成的“总公司一分公司一直属库"垂直管理体系。该体系(     
A.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变准备了某些条件B.体现了改革与开放的深层次互动
C.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根本出发点D.使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2022-11-28更新 | 467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乙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