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80年12月建成的中山温泉宾馆,是广东省首家引进外资兴办的现代化宾馆。宾馆率先引入港澳酒店的管理模式,采用灵活工资机制,员工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在当时引起全国极大反响,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材料反映出当时(     
A.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对外开放层次日益深化
C.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D.原有经济体制逐渐打破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24月,按中央统一部署,山东诸城对150家市属独立核算企业进行审计,发现有103家亏损,其中43家资不抵债,同年10月,诸城市政府选择5家企业进行试点改革,涵盖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小型国有商业企业、小型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第一家试点改制企业—国营电机厂的改革方案由职工提出,其内容为:将企业净资产平均出售给每一位员工,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入股,让企业有偿使用,诸城市政府将之总结核定为“人人持股,平均持股”的股份合作制方案,准予实施,并在全市推广,至19947月,该市288家乡镇以上企业有272家实现改制、其中210家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

1996年,中央九部委对诸城改革进行联合调查,对其改革给于高度评价。诸成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革后,经济活力迅速迸发,21世纪初期,吸引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一跃进入中国百强县行列。

——摘编自迟福林主编《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路径。
3 . 中国的户籍制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个时期的户籍管理又与当时的政治形态紧密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81年,明太祖对户籍立法进行改革,实行黄册制度。黄册以里为单位(每110户为1里),登载各户的人丁、财产变迁情况。同时,又编绘鱼鳞图册以登录田土,所谓“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明朝户籍有严格的类别区分,主要为民、军、匠三大类。尽管在明朝中后期,由于官僚机构的衰朽,这套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但它的历史意义仍是不容低估的。

——选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二   1911年,清廷制定了《户籍法》,作出关于户口及其变动事项的合法登记程序及管理机关的规定,标志着具有近代国际通行意义上的户籍原则和户籍登记管理制度的产生。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移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同时,商品经济和城市化发展也有利于人口流动和自由迁徙。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重新实行保甲制度,以户为单位,连保连坐,实质是将中国最基层单位——乡村中的居民捆绑在一起,以维护社会秩序,强迫民众承担各种义务。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

材料三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户籍制度变迁的相关文件。

时间

文件

摘要

195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户籍

1964

《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

限制户籍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

1984

《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

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可以进集镇落户,同集镇居民享有一样权利

201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

201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中国户籍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并简析其意义。
2023-02-26更新 | 219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4 . 2016年,有学者调查湖北武汉郊区的农民家庭,结果显示∶约2/3的农户选择将承包地外租或被征用,其中10.41%的农户将土地出租给别人从事农家乐、办工厂等非农活动。这折射出当代中国(     
A.城市化进程加快B.城乡差距的缩小
C.土地所有制变革D.产业结构的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90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在此基础上,我国逐渐形成了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委托单位组成的“总公司一分公司一直属库"垂直管理体系。该体系(     
A.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变准备了某些条件B.体现了改革与开放的深层次互动
C.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根本出发点D.使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2022-11-28更新 | 467次组卷 | 8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83年英国学者杰克·哥瑞参观了山东烟台桃村,在总结桃村致富的经验时指出,“把原来只为本村服务的面粉加工厂和服装厂,扩建成面向广大市场的厂子。把产品销到远方去。办旅馆、饭店、百货公司,发展面向社会的服务业。”关于桃村致富原因的表述,最合理的解释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
C.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D.山东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政策推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80年代起,中国开始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分两方面进行。第一,土地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986年,国家通过了土地管理法,成立了国家土地管理局。第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把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在使用权上,变过去无偿、无限期使用为有偿、有限期使用,使其真正按照其商品的属性进入市场。1982年,深圳特区开始按城市土地等级不同收取不同标准的使用费。19874月国务院提出使用权可以有偿转让,同年9月,深圳率先试行土地使用有偿出让,出让了一块5千多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限期50年,揭开了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11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土地管理局等部门的报告,确定在深圳、上海、天津、广州、厦门、福州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12月,深圳市公开拍卖了一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这是新中国建立后首次进行的土地拍卖。

——摘编自《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新华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2-09-24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纸厂变迁记

1943年,迫于形势,国民政府为制造新闻纸的中国纸厂选址四川宜宾

19456月,经中国纸厂自主研发,中国第一张机械木浆新闻纸问世

1946--1948年,中国纸厂年产纸三千余吨,供应中国半数地区的书报用纸

19494月,鉴于经济形式,中国纸厂全面停工,工人生活困难

1949年底,军管会接收纸厂并改名宜宾造纸厂,引进苏式设备、激发职工主人翁意识逐渐复工1950--1956年,宜宾造纸厂逐步完成国有化改造

1958--1959年,纸厂先更名“602造纸厂”,后与“中元造纸厂”合并为国营宜宾造纸厂20世纪6070年代,纸厂发展为拥有配料厂、运输队、学校、医院,效益突出的“万人单位”1978年底,宜宾纸厂原“602厂”与原“中元厂”完成分设

1988年,宜宾纸厂改制为“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宜宾纸业公司股票上市,成为中国造纸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宜宾第一家上市公司2011年,纸厂因环境污染、连续亏损以及生产工艺等问题停产,随后实施整体搬迁和技改   

一一据《戎城史志》等


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线索,将中国纸厂的变迁划分为五个阶段。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就纸厂的发展情况予以阐释。
2022-08-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三)历史试题
9 . 国有资本布局调整。

材料一   1949-1978年,中国选择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为保障这一战略的有效实施,党和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大量创办国营企业,实现了国有资本在经济领域的全覆盖。计划经济时期,新增国有资本主要靠国家来投资。依靠高积累、低消费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积累了大量资金用于建设。仅在“一五"时期,中国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88.8亿元。从国民经济各行业投资情况看,“一五”时期,工业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为43%,“二五”时期为60%,“三五”时期为55%,“四五”时期为55%……形成了工业投资“一头独大”的局面。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是党对国有资本布局的一次重大调整。

材料二   改革开放新时期,经过综合研判,中共中央决定“抓大放小”,并将这一思想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抓大”当时是指重点抓好1000户国有大中型重点企业和120家试点企业集团。抓住这些重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就抓住了国民经济的命脉。通过对其他国家工业化历程的考察和借鉴,并结合中国国企改革实际,领导人进一步认识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实现、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199711月,中国东联石化集团公司成立。1998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9991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199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放小”的责任在地方,此后,各地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大大加快了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步伐。

——均据石建国《工业化战略选择与党对国有资本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有资本布局在1949-1978年与改革开放后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国有资本布局的影响,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有资本布局调整的有益启示。
2022-08-02更新 | 36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将“工业自己,农业中国”作为对华基本经济政策,迫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制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导致中国粮食大量出超和农村劳动力流失,饥荒问题屡屡发生。因此在进行农业雇佣经营、农业公司化、集团化经营之外,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改良”尤为关键。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主张农事发展“必先通格致,精织造”“与洋人分利”;梁启超在《农学报》中强调“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袁世凯也呼吁农事应“专部以统之,学堂以教之”。1906年,清政府将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并对农事事务实行分科办事、垂直管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分别组织了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和耕种合作社,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

材料二19491957年,中国农业产业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推动了全国土地改革。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农产品“统销统购”政策,以确保有限发展重工业所需的大量资金和资源。19581977年,农业发展中存在“左”倾思想,存在着严重的浮夸风,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种植技术的创新,到1978年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推广,逐步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较大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向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农业安全体系、加快农业科研等方面不断努力。

——摘编自陈红英戴孝悌《新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演变进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农业转型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并综合材料谈谈对近现代中国农业发展的认识。
2022-06-27更新 | 683次组卷 | 7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