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 年)英国的物价急剧上升,大量穷人、乞丐和流浪者因饥饿而死,社会秩序动荡混乱。面对这一危局,当时的英国政府针对物价出台了一系列干预和遏制政策,而立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价格管制工具得到了充分运用,尤其是王室敕令这一法律形式更是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据统计,当时共有30项救今针对食物、肉类、糖类、啤酒花、酒类(含法国酒)、弓箭盔甲6类商品的价格制定了官方最高限价。鉴于伦敦作为全国政治和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都铎政府对伦敦市的价格管制高度关注。为保障物价管控效果,都铎政府严惩违抗限价命令的地方官员。这些举措为都铎王朝时期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营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柴彬《英国近代早期的物价问题与国家管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价格机制作为市场体制机制探索与改革的关键,其变化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与改革同步同频。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由政府统一制定、集中管理,行政计划成为定价和调价的基本方式。至1997年底,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94.4%下降至15%以下;在工业品出厂价中,以市场价格进行销售的比例已占96%以上,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正式建立。与此同时,以价格监测体系为主的价格宏观调控体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价格法律体系也在此时初具雏形。截至2018年底,中国政府相继制定和实施了60多部与《价格法》配套的法规;全国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170万件,实施经济制裁达696亿元,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价格行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摘编自陈兵《新中国70年价格机制运行的基本经验与改革路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政府对物价进行国家管制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价格机制演进的基本趋势。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不同阶段价格机制演进的历史启示。
2022-03-08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志》对东市的具体情形记之较详:东市的规模约为“东西南北各六百步”,“街市内货材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聚”。但西市的繁荣更胜东市,因为西市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还云集了大批中外客商,尤其是西域胡商,在鼎盛时期更被称为是“金市”,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国际贸易中心。东市、西市这两大举世闻名的贸易中心齐聚长安,不难想见当时长安市场繁荣之盛况。

——韩伟《唐都长安市法述论》

材料二   19世纪美国人口迅速增长,为不断发展的工业体系输送了大批劳动力。这时人口增长很快,大多向西移民,大多定居在城镇。

欧洲来的移民中,1790年只有1/30的人住在城市,1820年是1/20,到1840年这个数字则是1/12

——【美】艾伦·布林克利著《美国史》

材料三   1860年,自由州的26%的人口居住在城镇(2500人以上)或城市(8000人以上)。在东北工业州这个比例还要高(同期相比,南方都市人口增长只从6%增长到10%)。而1840年,这个比例只有14%

——【美】马克·C·卡恩斯著《美国通史》

材料四   1950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示意图


%

1949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0.6%2012年,有52.6%的中国人生活工作在城镇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长安城的商业情况。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美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3)材料四图中①所示的阶段,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2022-06-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后,中国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进一步提升,唯有农田机械作业量随着农业机械拥有量的增加呈现出下降趋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农业经营规模的缩小B.农业机械使用成本高
C.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D.机械化不适合于农村
4 . 中国的户籍制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个时期的户籍管理又与当时的政治形态紧密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81年,明太祖对户籍立法进行改革,实行黄册制度。黄册以里为单位(每110户为1里),登载各户的人丁、财产变迁情况。同时,又编绘鱼鳞图册以登录田土,所谓“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明朝户籍有严格的类别区分,主要为民、军、匠三大类。尽管在明朝中后期,由于官僚机构的衰朽,这套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但它的历史意义仍是不容低估的。

——选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二   1911年,清廷制定了《户籍法》,作出关于户口及其变动事项的合法登记程序及管理机关的规定,标志着具有近代国际通行意义上的户籍原则和户籍登记管理制度的产生。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移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同时,商品经济和城市化发展也有利于人口流动和自由迁徙。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重新实行保甲制度,以户为单位,连保连坐,实质是将中国最基层单位——乡村中的居民捆绑在一起,以维护社会秩序,强迫民众承担各种义务。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

材料三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户籍制度变迁的相关文件。

时间

文件

摘要

195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户籍

1964

《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

限制户籍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

1984

《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

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可以进集镇落户,同集镇居民享有一样权利

201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

201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中国户籍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并简析其意义。
2023-02-26更新 | 219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解析

年代中国西方
70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广东、福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石油危机;经济滞胀;美日欧三足鼎立
80年代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新自由主义思潮兴起;美国经济复苏
90年代进一步深化改革,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繁荣;

请根据表格回答20世纪70-9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新的趋势?对中国产生怎样影响?
2022-05-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中国历年GDP(国内生产总值)一览表(单位:亿美元)

195119581962196619691976199220012018
美国380446725856787898461825363377101280204940
中国3285294657567841516488013248134073

——摘编自世界经济信息网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任选一个时期(由表中任何两个相邻或者不相邻的时间点作为起止),概括比较这一时期美国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8 . 习近平在《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昐和需要的深刻体悟。”据此可知,改革开放
A.顺应了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趋势B.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C.是综合考虑国情和国际形势的结果D.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
9 . 1994年,中共中央进行了财税制度改革,原先的地方财政“包干制”逐渐变为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中央与地方税收征收体系相互独立局面形成;改革与完善税收制度,逐步取消了对国有企业的“特殊照顾”,使所有企业都处于平等的竞争环境。上述举措是基于
A.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日益改变B.经济市场化趋势逐渐增强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D.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2021-12-23更新 | 382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实行的赋役制度、中国近现代实行的关税等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税收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赋役制度
秦朝田赋、口赋、徭役
汉朝田赋、人头税(分为口赋、算赋)、徭役、财产税
隋朝租调役
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
宋朝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明朝一条鞭法
清朝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28年7月,美国首先同中国订立了《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条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但又规定缔约双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其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即美国在中国享有最惠国待遇。随后,南京政府陆续同德、挪、比等11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关税条约”。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

——摘编自黄天华编著《中国关税制度》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1985年颁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