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城市的发展始终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到神宗朝时,人口约有百万之众,门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水产、牛羊、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金银器、生产工具等……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市内还出现了“瓦子”,里面有“勾栏”、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是娱乐的中心。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深圳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深圳特区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根据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区将建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工、商、农、牧、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摘编自杨洲、张栋《城市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代开封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的有利条件,并指出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深圳速度”的历史意义。
2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上海《生活周刊》刊登了一篇《十问未来之中国》——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馑?吾国何时可自产水笔、灯罩、自行表、人工车等物什,供国人生存之需?吾国何时可行义务之初级教育、兴十万之中级学堂、育百万之高级学子?吾国何时可参与寰宇诸强国之角逐?……此文的编者按语说,“此十问俱实现,则中国富强矣,国人安乐矣!”

材料二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00万亿元。
对外贸易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为世界贸易增长做出了12%的贡献。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
加入WTO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


(1)材料一中的作者生活在哪一政府统治时期?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说说当时中国的社会面貌。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
3 . 城市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工商业的发展》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年份英国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17517390165722%
180110755348832%
1851208791119454%

(2)阅读上表,概括1751~1851年英国人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

(3)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发展。结合史实,以上述两幅图片为例进行说明。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朝(指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至则劳以牛酒,令牙行主之,沿明之习,命曰“十三行”。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乾隆初年,洋行有二十家……至(乾隆)二十五年,洋商立“公行”,专办夷船货税,谓之“外洋行”……

——摘编自梁廷桁《粤海关志》卷25《行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此后的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列强的协定关税权。自1863年,英国人罗伯特·赫德把持中国海关大权近半个世纪,他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海关管理制度与现代邮政系统。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它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

——摘编自黄天华编著《中国关税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对民间海外贸易的管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史上洋人把持近代中国海关大权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税制度发展变化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115日,距农历春节差不多还有一个月,天安门广场却显得比春节还要热闹。首都数十万人在这里举行集会,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将拉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大批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罗平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材料二   


材料三   19789月,邓小平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伟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性转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概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基本历程。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谈谈你对材料中邓小平的话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番薯,是种出自外国,前此五六年间,不知何人从海外带来。初种再漳,今侵蔓泉、兴诸郡,且遍闽矣。吾惠隶泉,最瘠,滨海之民,岁丰饥啼。去岁大祲,米石可两三四金,乃恃薯全活人食。薯……利至能令谷贱,以病富人。……易生,无事粪多力勤。其入巨,每亩多者收五六千斤,……足供年食之半。

——明·万历《惠安县续志》

材料二   江南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数据表


材料三   长江水系“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是连接内陆腹地和国际市场的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程度高,在市场化为主导的企业合作、港口联盟、创新协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长江文化异彩纷呈,自古以来开放进取,主动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辐射内陆,走向海洋;改革开放后又率先实现从封闭型农业社会向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时至今日,长江流域仍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将发挥独特的优势作用。

——摘编自郁鸿胜《贯通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长江流域的独特优势。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2021-11-19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开始,我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陆续开展起来。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等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绝对统治地位。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科学文化体制等也相应地基本形成了,以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为特点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也得以须布实施。中国共产党比较顺利和创造性地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避免了大的经济破坏和社会动荡。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使中国能够形成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有效团结,这为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为现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接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并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了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

——摘编自高长武《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材料二20201112,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参观了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一一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在这次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经过30年发展,浦东已经从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变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证明,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社论《浦东开启新的引领之路》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国家在上海浦东设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背景。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后的深圳当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3%。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1983年底就从原来的2万增至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0.05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0.3元/斤。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飙升至1.2元/斤,后稳定在0.4元/斤。

——摘编自《深圳口述史》(下卷)

材料二   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完深圳来到上海,发现两个城市的反差惊人。1990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

——摘编自(美)库恩《中国3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90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有利于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举措,并概述浦东在改革开放中的历史地位。
9 .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材料二   海南在30多年里书写全国最大改革“试验田”的春天故事,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审时度势作出的历史性战略决策。

——摘编自 2020年6月2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分析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对支持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瓶小可乐,见证大历史

1927年,可口可乐进入上海市场,与著名的屈臣氏汽水公司合资生产。1930年,屈臣氏公司请上海广告画家设计了一幅“请饮可口可乐”的月份牌广告画,画中人是著名演员阮玲玉。借助阮玲玉的人气,可口可乐开始进入市民阶层,销量与日俱增,成为了一种流行饮料。到1933年,可口可乐在上海的装瓶厂成为美国境外最大的可乐汽水厂。到1948年,该厂产量超过100万箱,创下美国境外销售纪录。1949年,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退出中国市场。自此以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1978年12月,可口可乐公司与中粮总公司达成协议,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及装、装瓶设备,在中国设专厂灌装并销售。1979年1月,中美正式恢复邦交,首批瓶装可口可乐由香港发到北京。1981年4月份,可口可乐北京五里店厂正式投产,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中国的汽水就不能满足人民需要吗?喝可口可乐就是卖国主义”;1982年,商业部通电全国,停止内销可口可乐。1986年,可口可乐第一支中国电视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到2017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累计投资超过130亿美元,建厂45家,系统员工总数超过45000人,其中99%为本地员工。1992年起,可口可乐中国不遗余力地通过奥运火炬接力,让更多中国人直接参与奥运。可口可乐是唯一一个全方位赞助中国举办特奥会、残奥会、奥送会、世博会、大运会、青奥会的企业。

——摘编自李杨《洞孔中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并简析1949年前该公司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2)材料提供了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案例,蕴含了诸多历史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