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七会议以后,中共以农村为工作重点,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1931年,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明确了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私有等规定,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到1948年秋,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的支援。新中国成立初期,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群众获得了翻身解放,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规定"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中国农村在1955年下半年出现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精——编自《中国近现代支史纲要》(2018年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制度与社会变革的角度,对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解读,完成下表。

时段

土地制度

社会变革

土地革命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材料二   “一五”期间,建立起一批为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工业企业,改建、扩建了一些原有的工业企业。飞机、汽车、发电、冶金、矿山设备、重型机械、精密仪表制造、基本化工和国防军工企业等纷纷建立起来,填补丁重工业建设的许多空白,初步建成了中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到1957年底,计划的多项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工业总产值783.9亿元,超过原定计划21%,年均增长18%。“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完成,为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写组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一五”期间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材料三到2007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由1978年的85.6万人,增加到1884.9万人;在校研究生数由1978年的10934人增长到2007年的1195047人,另一方面,中国专利申请数与专利批准数几乎几何数级的增长,专利申请数从1986年的13680件增长到2007年的694200件,增长49.75;专利批准数从1986年的2671件增长到2007年的351800件,增长了130.71倍。

——摘编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下册

材料四   与(20世纪)80,90年代相比,中国研发经费投入绝对规模呈现逐年快速增长.我国研发投入从2000年的108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34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8.7%;到2011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绝对规模已仅次于美国。2013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继续高速增长,全年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亿元,增长9.9%

——吴建南等《变与不变、同与不同:中美研发经费投入再比较》


(3)依据材料三,四,说明1978年以来我国科教领域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020-01-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华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2 . 解读下表中数据的变化,最合理的推论是
1953~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A.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较为困难B.英美的工业化水平低于我国
C.中国的工业基础落后于西方D.中国经济对重工业依赖较重
2020-03-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以下是摘编自《1949-1984 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中有关 1950-1980 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的表格(单位:万吨)。下列关于该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1950

61

8785

2733

484

1955

285

10617

4527

941

1965

1223

11926

9102

4116

1975

2390

10582

14134

10231

1980

3712

10080

14800

11141


A.表中所有国家的钢产量都逞逐年上升的趋势
B.中国钢产量不断上升主要是因为政府政策的调整
C.美国、日本受经济滞胀的影响钢产量增速放缓
D.苏联钢产量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当时政府改革的重点在农业
2019-12-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阴中学、姜堰中学、如东中学、前黄中学、溧阳中学五校2019年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以下是1952一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统计表。对表中数据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B.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显著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发展D.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2019-12-2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5 . 下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化
C.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明显
D.—五计划成就巨大
6 . 轻重工业比可以很好地反映一国的工业化程度。下表为新中国轻重工业比值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19521978198519901992199619972000
比例(%)1.820.760.890.970.870.930.960.97

A.新中国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现象更加明显
B.改革开放后的轻工业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C.轻重工业比例无法反映中国的工业结构
D.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2019-12-05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B.“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科技成就
C.“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成果
8 . 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时段农业实产量实征农业税农业税占实际产量%
合计正税附加合计其中:正税
经济恢复时期3806.05494.54443.8850.6613.0011.70
“一五”时期8017.80933.21847.4585.7611.6010.60
“二五”时期6983.20833.32745.6687.6611.9010.70
1963—19655004.50374.02333.4240.607.506.7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阅读上表,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1950—1965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
B.“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需要农业支持
C.“二五”时期农业发展使实征农业税有一定提高
D.1963—1965年农业实产量下降反映国民经济混乱
9 . 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设计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工业区域发展布局趋于合理B.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正在展开
C.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基本完成D.中国力图免走苏联的弯路
2019-08-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以下是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比较表。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钢:万吨电力:亿千瓦时石油:万吨粮食:亿吨棉花:万担
195213572.6441.639130.4
1957535193.41461.95164
增长率396.3%266.3%331.8%119%125.8%

A.“一五”计划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B.优先发展重工业效果突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发展
D.大跃进对各项指标的修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