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本年(1952年)底,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27.2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较历史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钢的产量为134.9万吨,粮食的产量为3088亿斤,棉花的产量为2607万担。1952年国家财政收入为183.7亿元,支出为176亿元。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49年增长60%—120%,农民的收入也增长30%以上,人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

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大事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984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
1997中共十五大提出“走出去"战略。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我国1952年底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概述党和国家为促使该经济状况出现所采取的具体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制度创新。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20世纪60、7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四 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中国现代化之路”划分为三种模式,并制作了下表。
“中国现代化之路”大事年表
阶段
时间
事件
现代化模式
第一阶段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西方资本主义
现代化模式
1895—1898年
维新运动
1911—1912年
辛亥革命
1915—1919年
新文化运动(前期)
第二阶段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第三阶段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到1956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现象?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历史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四概括指出表格中二、三阶段所对应的现代化模式。

3 . 金融机构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典当行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金融机构。典当最早称为“质”,《说文解字》意为“以物相赘”,“以物质钱”。在古代中国,典当业是维持农业、手工业的再生产和解决生活急需的重要工具。随着商业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发达,唐都长安西市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金融市场,如柜坊经营收受存款,保管财物,质库经营抵押放款。宋代城市化水平提高,典当成为正式行业,高宗曾下诏:凡开设典当者得授以朝奉郎官衔,并免除捐税徭役,“朝奉”从此成为人们对典当从业者的尊称。明清时代,随着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兴起,典当业成为最热门的行业,遍布通都大邑,《明实录》记载:“今徽商开当。遍于江北,赀数千金,课无十两。”

——据《中国古代金融业》等

(1)指出古代典当行的主要职能。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典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表:中国通商银行大事年表

阶段事件
创立19世纪末,英、法、德、俄、日等国在华开设的银行已达20多家,郑观应等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开设我国自己的银行。
1897年5月,清政府“铁路总办”盛宣怀在上海“招商集股”,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为宗旨,创办中国通商银行,额定资本500万两,股东多为官僚及买办,这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
曲折发展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通商银行京行首遭焚毁,天津分行亦随之收束。
1936年,国民党政府为控制中国金融,以复兴公债抵充,加入官股347.5万元,该行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控制。
解放战争期间,其购买的大量公债在通货膨胀中化为乌有,其他资产也被官僚抽逃殆尽。
改制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通商银行的官股部分作为公股,将该行改造为公私合营银行,1952年12月,人民政府将中国通商银行和上海其他59家私营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一起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据《上海金融志》《中国金融家》等整理

(2)指出近代中国银行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据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商银行在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中的影响。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鲁格曼评论的依据。简要说明世界银行、亚投行的成立与世界经济格局变迁之间的历史关联。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资本:千元;比重:%)

年代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国人办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1872——1894
53
4697
9.6
19
16196
33.1
103
2800
57.3
1895——1913
463
90801
41
86
29269
13
136
103153
46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中国境内发展最快的是哪类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2)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3) 阅读下表,结合所学,从企业性质的角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张一元”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25年
创建福建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
1930-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1956年
公私合营
“文革”期间
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闵春茶店
1982年
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
1992年
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
1995年
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
1999年
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
2002年
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2010-08-11更新 | 5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