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计划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
B.社会主义建设多种经济可以并存 |
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 |
D.经济建设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 |
材料一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致同意,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
——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材料三 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紧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决断。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人们面前展现出新的面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列举两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A.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经验 | B.庆祝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
C.激励亿万人民共克时艰 | D.展现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 | B.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
C.说明该县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早 | D.说明集体经济比重有所下降 |
A.对苏共二十大的决议态度基本一致 | B.都认识到需要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
C.都在思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 | D.都以提高福利和发扬民主为工作中心 |
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 B.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 |
C.完全纠正了“左”倾错误 | D.为调整经济放宽相关政策 |
1960年 | 1962年 | |
基本建设投资 | 388.69亿元 | 71.26亿元 |
大中型工业项目 | 1500个 | 1000个 |
工业总产值 | 950亿 | 880亿 |
A.改善国民经济结构 |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C.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 D.改变所有制的结构 |
A.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 | B.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
C.农村生产关系得到了进一步调整 | D.彻底改变了我国农业落后的局面 |
A.农业合作化时期 | B.“大跃进”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材料一 张謇主张:大生纱厂只是工商之事,如果“不兼事农”则“本末不备”。于是,1901年通海垦牧公司正式成立。《公司集股章程启》提出:“一务使旷土生财,齐民扩业;一为国家增岁入之资,收本富之利;一储通海小学堂、农学堂经费;一务使公司获最优之利,庶他州县易于兴起。”大生纱厂举其历年的积累之款,悉以入股。淮海实业银行,几以全部股本,经营垦植。鉴于当时日本棉商成为大生纱厂竞购通州棉的强劲对手,威胁着大生的原料供应乃至企业的发展。张謇主张“农产之重要,无过于棉”“广植棉产,以厚纱厂自助之力”。建议“久荒之地,听绅民召佃开垦,成集公司用机器垦种。……·国人能为地主而资力不足,外国人有资力,又有技术,而不能为地主,非合并而利用之,无以收化荒成熟之效,但须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自是以后的20多年间,数十万生计困难的贫苦农民纳入了农垦公司,开发利用沿海滩涂。
——摘编自殷定泉《论通海垦牧公司的历史功绩》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经营制度变迁表
内容 | 新中国成立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十八届三中全会 |
社会经济背景 | 恢复国民经济 | 发展重工业 | 推进城市化 | 城乡一体化 |
农业经营制度变迁 | 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合作经济 | 集体所有制下的集体经营 | 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双层经营 | 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多元经营 |
农村土地制度 | 农户所有 | 集体所有 | 集体所有、家庭承包 | 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 |
农业发展目标 | 恢复农业生产 | 积累原始资本 | 保障粮食安全 | 保障食品安全 |
——郑淋议《中国农业经营制度:演变历程、问题聚焦与变革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通海垦牧公司的经营方式及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特点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