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恢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19491952年,人均粮食产量为224.16公斤。若以人均粮食310公斤作为解决基本生存的一个指标,人们挣扎在温饱线以下。1953年中央政府开始酝酿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以满足全国人民的基本需求。1955年,国务院制定并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

1984年,全国粮食产量连上台阶,深圳市在全国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此后凭票吃粮逐渐成为历史。1996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粮食产量410公斤左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还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2006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

——据刘晓雪、李书友《中国粮食市场60年发展历程与变迁特点》等整理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建国以来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解。
2022-08-11更新 | 31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观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凯歌行进的时期》是林蕴晖等著,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491989年的中国》中的第一本,出版后影响较大,曾多次印刷。

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奠基,新中国成立前三年经济恢复伟大成就,以及19531956年创业探索的艰难历程,书中对新中国诞生,国民经济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平外交的成就等作了详细探究。

书中谈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中共八大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只有7年时间……这7年,无论从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整统一和社会的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以及人民得到的实惠,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等等,都可以说是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书作者将其命名为《凯歌行进的时期》的理解。(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2-19更新 | 683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个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3242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困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具体举措。

材料二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1957年、1984年和1993年三个峰值出现的推动因素。

材料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有哪些?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春播开始前,罗斯福授意农业部长亨利·华莱士和农业部助理部长特格韦尔准备一个农业法案。3月罗斯福发布命令,将8个联邦农业信贷机构合并为农业信贷局。1934年6月通过弗雷泽——莱姆基农场破产法。农业部接到1933年夏、秋两季将丰收的报告后,立即派出大量代表,说服农民耕掉1000万英亩棉花。农业净收入,从1932年的192800万美元,增为1935年的460500万美元。农业品价格与农民购买制造品所付价格之比,以1909至1914年平价期流行比例为100,从1932年的58增为1935年的88。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   据统计,全国粮食由1949年的2263.6亿斤增至1952年的3278.3亿斤,棉花由1949年的888.8万担增至1952年的2607.4万担。1952年至1956年,全国共推广使用化肥400多万吨,推广双轮单铧犁150多万件,推广使用农药28.5万吨。1956年粮食良种播种面积已占全部粮食播种面积的36%,棉花良种播种面积占全部棉花播种面积的90%。1956年,全国已建成拖拉机站326个,农业技术推广站14230个,畜牧兽医站2257个,新式农具站207个。

——摘编自叶明勇《新中国三大农业政策与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两国农业发展中得出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毛泽东看来,要实现农业的近代化(或现代化),主要任务就是改变农业的分散性和个体性特征,实现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将地主的土地收归农民所有,这仅仅是第一步,还是没有政变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的个体生产的性质,生产力还是受到束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始广泛地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并且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开始成批地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事实证明,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产量,一般皆超过同样土地的单干户和一般互助组的水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还很薄弱,可是工业化的发展客观上又要求农业社会化要有相应的发展。随着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加快,向着更广、更高的阶段发展。

—摘编自成以明《略论毛泽东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及实践》

材料孟什维克恶毒地诅咒我们的余粮收集制,他们说苏维埃政权除了实行余粮收集制,给人民带来贫困和破坏,没有给人民任何东西,还说在局部和平使复以后,在国内战争结束以后要很快地恢复我国的工业是不可能的。但是要知道,即使是在最富有的国家里,恢复工业也需要好几年时间。余粮收集制在当时是非实行不可的,但现在必须把粮食政策改变一下,即把余粮收集制改为粮食。这无疑将使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使农民能够更准确、更确切、更有把握地盘算一下,他们可以把他们自由支配的全部余粮拿去交换,哪怕是交换当地的手工业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苏维埃政权采取这种经济政策是必要的。

—摘自《列宁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设想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农业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影响。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毛泽东与列宁实施的农业政策中得到的启示。

2018-08-0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艰难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工业文明(1895-1899年)
行业 1895年1899年发展速度
(1895=100)
棉纺织业华商纱厂锭数(枚)1465369564474.7
机制面粉灯华商厂产量(万包)20476766330.5
缫丝业 华商厂出口量(担)30394175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3856945278117.4
内地丝车数(台)794329270368.5
卷烟业华商资本数(万元)8554181.2
火柴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126241191.3
水泥业华商厂产量(吨)68190279.4
机械采煤业华商厂产量(吨)89145162.3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部分)
1954年,同仁堂掌门人乐松生在《同仁堂公私合营协议》签字:1955年,同仁堂制药 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
1966年夏,大栅栏同仁堂药店的老匾被毁,同仁堂药店改名为北京中药店。
1979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同仁堂厂、店牌号恢复,同仁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1989年,“同仁堂”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
1997年,同仁堂从集团拆分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所上市。
2000年,同仁堂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并结合有关背景归纳导致这些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50年代以来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变迁
对同仁堂发展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2017-07-1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图四与图五指出在过渡时期,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哪两次重大变化?两次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失误是什么。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材料三所说农村经济体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体制的推行为什么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2016-11-18更新 | 4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