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恢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图为1949年前后中国国民经济结构的数据统计。据此可知
A.实施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B.旧中国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C.新中国经济结构较为合理D.中国经济总量落后于西方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以下是1946年和1952年我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情况。据表中数据可知到1952年中国广大农村(     
阶级占总人口比例(%)1946年占有耕地(%)1952年占有耕地(%)
地主4.7564.384.3
农民73.377.2173.02

A.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土地私有制度
C.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D.基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起来
2022-07-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混乱,失业现象严重。新政权建立后,党中央和政务院便着手制定了解决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在19506月和19523月,依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方针,政府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私营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并通过工会组织和工商联分别对工人和资本家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端正他们的思想和态度,缓和资本家的疑虑与工人过高的待遇要求间的矛盾。195011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救济失业工人问题的总结及指示”,各级政府则利用国家财政拨款、向社会征收的救济金.社会各界的自愿捐款等渠道积极筹措救济基金解决失业人员的燃眉之急,并且从失业人员中挑选年青又有培养前途的工人、店员和知识分子,让他们参加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建筑机械、纺织、邮电、化工、税务、土木工程、会计、统计、医药卫生等专业的训练班。

——摘编自程连升《中国五十年反失业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78年以来城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

197819821986199019941998200220062010
城镇失业人数(万人)520379.4264.4383.2476.4571770847908
失业(100%)5.33.22.02.52.83.144.14.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失业治理措施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失业情况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022-07-29更新 | 653次组卷 | 8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观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产品名称1952年产量
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1 639亿吨
49%
9.3%

130.4万吨
193%
53%

135万吨
754%
46.2%
6 649万吨105%7.4%

材料二   1957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统计简表

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百分比(%)
万吨535.0296.3
万吨13 00095.5
发电量亿度193.4166.4
原油万吨146.0234.9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7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意义。
2022-03-1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农村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整理

材料三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从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6 . 据下表数据显示,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下列各项与增长现象无关的是(     
项目
1952年总产量
1957年总产量
比1952年增长

1.64亿吨
1.95亿吨
19 %

130.4万吨
164万吨
26 %

135万吨
535万吨
296 %

0.65亿吨
1.3亿吨
100 %
A.一五计划的完成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D.土地改革
2016-12-07更新 | 3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三、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3)根据材料三,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
(4)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
2019-05-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对1949-1952作全国4亿农民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单位:元),据此可以推知
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
人均货币收入14.518.723.626.8
人均消费品支出14.217.321.624.6

A.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
B.落后的农业面貌发生转变
C.工业品的农村市场广阔
D.富裕农民的比重显著增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