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恢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含嘉仓(下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国家粮仓,位于洛阳市老城北,始建于605年,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客,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来,最深的达12米。2014年含嘉仓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二   概括来说,宋朝粮食仓储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军粮、官体仓,二是各荒仓。前者包括州县仓、转般仓、京师仓、大军仓等:后者包括常平仓、义仓、广惠仓、惠民仓、丰储仓等全国性备荒仓和社仓、平籴仓、平粜仓等地方性备荒仓。宋朝国家通过仓储干预粮食市场最典型的措施是继承和发展前代的常平之法,在全国设常平仓,由政府进行粮食储备,“遇费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余”。照丰时期推行青苗法,把常平旧法的市场购销方式改为货款于农的借货预购方式,同时也保留了“贱余贵巢”的职能。这是一种比常平旧法更为积极的储备调节措施。

——均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广西四大城市(南宁、桂林.柳州、梧州)大米批发交易量统计

时间195019511952
交易总量(斤)48221800152695200139719700
售出量占总交易量比例(%)国营12.550.170.2
公营0.81.82.5
私营86.748.127.3
购入量占总交易量比例(%)国营13.412.611
公营3.63.224.1
私营8384.264.9

——王春英、张艳梅《向社会主义过渡:建国初期的粮食市场与国家调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含嘉仓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来代粮食仓储体系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只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表内容进行合理解读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致刘德辉

德辉吾弟鉴:

自你来信一封已经收到:将信看完,我以全部知道了我是非常高兴,我真领服你,希你要加强工作消灭美帝国主义,兄在家加强提高生产支援前线。现在我们母亲玉体健康,精神矍铄。比昔年还要好些。家乡在党、毛主席的领导下现在我们真正彻底翻身了,所分的田土房屋,我真高兴。至于秋收工作完全结束了,我将收的稻谷计算亦有六旦有余,至于家庭生活全部解决了,请弟一切不要挂念家庭。母亲和我与汝任,假是我们家庭生活与生产有困难,已有村上帮助。至于母亲有我孝养侍奉,请弟不要挂念,请你安心抗美援朝,你的功劳十分伟大极了。……不有再叙,后信再谈。祝你工作愉快。

——兄刘怀钦,一九五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面貌有哪些史料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侯永禄是一位农民,他坚持写了近60年的日记,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和村民们的生存经历,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以下文字节选于他的日记:

(1952年春节)我花了一万四千元,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还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政府一有号召,群众便积极响应。

(1954年8月12日)农业社召开了建社的报名大会,我带头报名入社。刘永康同志便向我谈了让我担任农业社会计的意见,晚上我便参加了建社委员会的会议。从此,我便开始了建社方面的许多具体工作:先登记各入社户的土地亩数,再评定地的肥瘦等级……

(1982年7月19日)上午,巷东头的饲养室门口,人来人往,吵吵嚷嚷,生产队开始评价分牲口、农具等。经大家一致同意,采用抓阄的方法:这对每个人、每一户都是公平的,分得多少好坏、就看你的运气了。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侯永禄的日记所蕴含的史料价值。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列材料摘自电视剧《暴风骤雨》《平凡的世界》和《大浦东》剧情片段

①(东北松花江畔一个小村子叫元茂屯)警察署实际上是日军的一座物资中转站,抗联的任务就是拿下这座中转站。抗联的魏队长连夜带着大家潜藏在警署不远的小山丘上,刘胜便是奉命前去侦查消息的。刘胜归队后,向魏队长他们详细地讲解了警署的情况,魏队长做了周密地兵力部署。

——摘自《暴风骤雨》第一集

②萧队长和秋兰商量批斗杜善人家的事情,萧队长觉得杜善人没有血债,可以先不批斗他,直接进行土改。秋兰关心秋草将来的际遇。萧队长告诉秋兰,元茂屯因为批斗地主不够狠,屡次遭到上级的批评。秋兰见状很是为难。

——摘自《暴风骤雨》第44

③最让少平感动的是告别时,润叶留给少平的钱和粮票;最重要的是,润叶让少平捎句话给他哥少安。

——摘自《平凡的世界》第一集

④对于企业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徐敬之不主张上海发展的太快,赵国平和他的观点截然相反,两人就此展开了辩论。散会后,医药厂的厂长找到了徐敬之,请他为医药厂改制的问题指条明路。徐敬之劝他一定要慎重。赵国平提出,或许他们可以搞一个厂长竞选活动,这样既可以激发企业活力,也能让所有员工看到希望。

——摘自《大浦东》第三集

⑤赵国平说浦东的经济发展前途不可限量,这将会是上海经济腾飞的里程碑。赵国平邀请吴一白与自己同行,亲自去浦西与研究小组的成员一起交流。

——摘自《大浦东》第九集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上登载“在统治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将近两年以来,共产党的经济成就何在?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至少暂时做到了。”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此报道无史料价值
B.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
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6 . 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受欢迎的两类香烟烟标(烟盒)。这些烟标作为史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经济发展服务于国防需要B.民众建设国家的热情高涨
C.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D.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浓厚
2022-06-14更新 | 59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据史料记载,从1949年到1952年,在山西忻县出卖土地的8253户农户中,因生产生活困难而出卖土地者,占50.4%;因办婚丧大事、遇有疾病和其他突然灾害袭击而出卖土地者,占12.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党和政府提出()
A.进行土地改革来满足农民需求B.兴办人民公社向共产主义迈进
C.建立农业互助组向公有制过渡D.实行联产承包调动农民积极性
2022-03-20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自开埠以来,便成为各种流行病频发地带……检诸相关史料,可以发现霍乱是其中最为频繁的一种。民国时期上海霍乱流行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频繁,数十年几乎无年不发生;二是死亡人数多,涉及各色人等,尤以移民、苦力等下层社会群体受害最深;三是成因极为复杂,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的作用,如贸易、人口、移民、城市管理、习惯文化、生活方式、社会分层、战争等。多种因素叠加交互作用,使上海成为当时中国三大霍乱中心之一。研究还发现,民国时期上海霍乱不同于一般的传染病,而是现代沿海城市畸形发展的一种城市病,其社会问题的层面要多于自然的层面。

——摘编自胡勇《民国时期上海霍乱频发的原因探略》

材料二   东北地区自晚清以来就是一个鼠疫灾害多发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依然严重的鼠疫流行给执政初期的党和政府以严峻的执政考验,促使东北地区党和政府与社会积极应对,不仅迅速成立了专业鼠疫防治机构,组织实施了有效的疫区处理工作,开展了积极的鼠疫临床治疗,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鼠疫救疗机制,而且从群众性工作和技术性工作两个方面迅速建立了较为严格的鼠疫疫情报告制度;实施了积极的鼠疫预防接种,开展了大规模的捕鼠、灭蚤及环境卫生工作,加强了卫生防疫工作宣传与教育等……这些措施为东北地区成功的鼠疫防控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李洪河《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的鼠疫应对机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上海霍乱频发的主要原因及反映的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党和政府在东北地区采取的鼠疫应对机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机制的重要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发展脉络。

时间政策演变基本情况
1949年—1984“一纲一本”政策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政权将教科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1950年底,我国组建了专业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文革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被解散,统编教材遭到全面禁止,教科书编写权下放至地方和学校;改革开放初期,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修订全国统编教科书,将教科书“国定制”治理模式进一步细化。
1985年—2000“一纲多本”政策的萌芽阶段为适应社会变迁和教育事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十年制和十二年制两版教材,这是“一纲一本”政策调整的重要标志。1986年,教育部设立教材审定委员会,提出有领导、有计划地实现教材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需要,各地教育差异性得到尊重;1996年,根据需要,国家教委对教材审定各方面作出详细安排和规定,教科书也从“国定制”变为“审定制”。
2001年至党的十八大“一纲多本”政策的落实阶段在民主开放的政策环境中,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发生较大变化。
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教育改革进行全方位部署,“一纲多本”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实行国家基本要求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新课改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努力促进我国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十八大至今“一纲多本”政策的调整阶段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从国家意志的体现和国家事权的彰显角度重视教材建设的价值和意义。20173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办公室设在教育部;同年9月,中小学部分学科教材统一使用“部编本”;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部编教材。“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的调整扭转了教材发行及使用过程中过于市场化的局面,有利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方向,同时提高了教材质量。

——整理自卢德生、王垚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小学教科书政策演变”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立论有据,语言准确,逻辑清晰。)
2022-10-24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生产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但人才缺乏。1935年,斯大林在一次讲话中强调: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青年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斯大林的号召,认真钻研新技术,在个小时内采掘102吨煤,超过定额的13倍,创造了新纪录。在斯达汉诺夫的带动下全国各行各业都展开了赶超斯达汉诺夫的群众性生产劳动竞赛活动,涌现出众多模范人物。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人民更加广泛地开展这一运动,为前线战士提供了大量物资战后初期,斯达汉诺夫运动更是推动苏联在废墟中迅速重建。

——摘编自姜天明《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及其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吴满有运动和赵占魁运动标志着斯达汉诺夫运动在中国的落地。新中国成立后,“劳动光荣”“人人平等”的新观念,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尊严。1950年9月,“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464位代表参加了大会。他们是革命功臣、护厂英雄、生能手,很多人在根据地时期就是先进典型,如吴运铎、李顺达、马六孩等,他们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1956年4月,新中国第二届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4703位先进个人获奖。此次褒奖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恢复和过渡时期的先进典型,有来自企业产一线的优秀工人孟泰、赵梦桃,来自文化教育界的优秀知识分子钱学森、张光等。

——摘编自姚力《从劳模表彰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召开劳模表彰大会的原因。
(3)综上,指出中苏两国劳模运动的共同价值。
2023-02-02更新 | 30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七地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