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恢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以上三个步骤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减租减息、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土地流转
D.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2020-01-20更新 | 617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梁漱溟、晏阳初和陶行知等认为乡村改良是摆脱危机,复兴民族的一条希望之路。1923年,民间组织“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在河北香河县成立了第一个信用合作社。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向合作社发放低息0.6%-0.7%贷款,再由合作社以1%-1.2%的利息贷给社员。

从1930年开始,合作事业在中国才成为一个真正的运动。1935年发展到河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山西等16个省。全国合作社数量从1930年2463个增长到1937年的46983个。合作主义作为理想,一直体现在国民党的纲领中,但合作运动也被国民党作为反共政治斗争的工具。1933年国民党政府设立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并逐步扩展到川闽甘黔。到了1940年,国民党政府仍继续热衷于合作社的推广,但合作运动既没有解决农村金融的枯竭,也没有改变农民生活的困苦,农村经济的恢复最终成为空话。

——摘编自林善浪《中国近代农村合作运动》

材料二   1951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和《农村信用互助小组公约(草案)》明确规定:农村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资金互助组织,不以赢利为目的,贷款应优先社员、组员;实行民主管理,社员(代表)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银行以低息贷款扶持农村信用社发展。到1956年,全国建立了10.3万个农村信用社,入股农户近1亿户,吸收农民储蓄存款4.32亿元,发放贷款10亿元,提前实现原定的合作金融目标。

——摘编自蓝虹、穆争社《论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20-40年代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的特点,分析国民政府致力推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结果不同的原因。
2019-01-0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3 .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和探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材料一 古希腊有多次著名立法活动,但大都限于城邦内部,从未出现过统一而体系化的法典。古希腊的法律中没有发达的专业术语,成文法对后世影响不大,但其关于城邦民主政制的立法,即对于国家政体的思考,对以后欧洲国家的公法产生了较大影响。

古罗马于公元前5世纪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统一的法典不断推出。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汇编《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古罗马社会经常使用的“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等法律术语,注重协调经济和社会关系,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

——摘编自王加卫《古希腊与古罗马法律制度的差异及其成因》等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比较古希腊法律与古罗马法律的异同。

材料二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比较

英国革命法国大革命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舆论准备是清教运动,从而使革命披上宗教的外衣王室和贵族土地都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大量农民被从土地上驱逐出去保留了国王,建立起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结成联盟舆论准备是富有批判精神的启蒙运动,反对教权,主张信仰自由和无神论把逃亡贵族土地分成小块分给农民,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对材料二的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三

——资料来源:吴文晖《现代中国土地问题之研究


(3)阅读材料三,分析民国时期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及影响。这种土地占有状况在建国初是如何得到改变的?
2019-03-2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4 .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整农村生产关系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D.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生产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但人才缺乏。1935年,斯大林在一次讲话中强调: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青年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斯大林的号召,认真钻研新技术,在个小时内采掘102吨煤,超过定额的13倍,创造了新纪录。在斯达汉诺夫的带动下全国各行各业都展开了赶超斯达汉诺夫的群众性生产劳动竞赛活动,涌现出众多模范人物。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人民更加广泛地开展这一运动,为前线战士提供了大量物资战后初期,斯达汉诺夫运动更是推动苏联在废墟中迅速重建。

——摘编自姜天明《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及其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吴满有运动和赵占魁运动标志着斯达汉诺夫运动在中国的落地。新中国成立后,“劳动光荣”“人人平等”的新观念,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尊严。1950年9月,“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464位代表参加了大会。他们是革命功臣、护厂英雄、生能手,很多人在根据地时期就是先进典型,如吴运铎、李顺达、马六孩等,他们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1956年4月,新中国第二届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4703位先进个人获奖。此次褒奖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恢复和过渡时期的先进典型,有来自企业产一线的优秀工人孟泰、赵梦桃,来自文化教育界的优秀知识分子钱学森、张光等。

——摘编自姚力《从劳模表彰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召开劳模表彰大会的原因。
(3)综上,指出中苏两国劳模运动的共同价值。
2023-02-02更新 | 30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七地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市从和平解放之日起就开始着手农业生产的恢复工作,建立了生产救灾办公室。1950年11月,北京市委提出畜力、农具互助合作之外,应“试办土地入股合作社”的设想,年底发动爱国增产运动。1952年,北京市召开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在推广农业信贷措施的同时,北京市还结合农贷大力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率先确定了先普遍推行牲口保险,重点试办棉花保险的方针。

——摘编自范明《新中国初期北京市农业政策述评》

材料二

图1 949-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变化                                                               图2 1949年-2019中国人均粮食粮食占有量

----据王宏广等《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过渡时期北京市农业政策的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军费开支占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1950年仍占41.1%。随着解放区的扩大,国家的管理机构相应增加,行政人员也随之增加。在广大的新解放区,人民政府对于一切不愿抵抗的旧军队与旧人员采取一律包下来的政策,因而增加了大量的脱产人员。到1950年3月,连同老解放区在内,全国脱产的军政公教人员有近900万人,他们的生活需要政府给以保障,这在财政上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此外,需要拨出大批粮食、物资救济灾民和失业工人、知识分子,争取不使一个人饿死,以安定民心。还需要拨出一定的经费进行必要的经济恢复工作,如抢修铁路、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1949年全年支出军政费用、救灾费用及抢修铁路等经费,共达567亿斤小米,比当年财政收入303亿斤小米高出将近1倍。

材料二   1949年4月、6月、8 月,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地区分别颁布金银和外币管理办法,宣布禁止金、银、外币自由流通,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收兑。同时,在各地发动群众开展反对用银元、黄金和外币进行黑市投机活动的斗争。此外,各地还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取缔非法信用机构,将私营行庄业务置于国家银行控制之下。1949年7月,决定成立全国统一的内外贸专业公司,以统一集中掌握与调运物资,加强在市场斗争中的力量。1949年10月间出现的第三次物价大波动势头最猛,投机资本极为猖獗。对此,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陈云主持,组织金融、贸易、财政各部门的力量,精心安排,展开了有力反击。依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四十条中“建立国家预决算制度,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范围,逐步平衡财政收支,积累国家生产资金”的规定,着手编制1950年全国的财政收支概算。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规定这项公债在1950年内发行两期,每期发行1亿分,以实物计算,年息5厘,分五年还清。从1950年6月开始,统筹兼顾,五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

——项怀诚主编:《中国财政通史》当代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建国前后我国财政负担沉重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前后我国解决财政困难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2-11-27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671887年,进口洋米约为38万担。1920年以后,随着洋米进口进入新的阶段,中国米粮主产区的长江流域的洋米进口量也开始增加,年均进口量为1600万担。其中1926年,上海进口洋米已经突破500万担,成为全国进口洋米最多的城市。天津从1921年到1932年的年均进口量达到110万担,东北地区多数年份维持在二三十万担。

——摘编自王浩强《近代洋米进口与中国粮食安全的现实思考》

材料二   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国家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这个办法,后被称为“统购统销”。国家掌握粮食和原料后,切断了农民同城市资产阶级的联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到了八十年代,这种价格体系和管理体制已经成为改革的障碍,必须进行改革。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洋米进口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施“统购统销”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混乱,失业现象严重。新政权建立后,党中央和政务院便着手制定了解决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在19506月和19523月,依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方针,政府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私营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并通过工会组织和工商联分别对工人和资本家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端正他们的思想和态度,缓和资本家的疑虑与工人过高的待遇要求间的矛盾。195011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救济失业工人问题的总结及指示”,各级政府则利用国家财政拨款、向社会征收的救济金.社会各界的自愿捐款等渠道积极筹措救济基金解决失业人员的燃眉之急,并且从失业人员中挑选年青又有培养前途的工人、店员和知识分子,让他们参加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建筑机械、纺织、邮电、化工、税务、土木工程、会计、统计、医药卫生等专业的训练班。

——摘编自程连升《中国五十年反失业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78年以来城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

197819821986199019941998200220062010
城镇失业人数(万人)520379.4264.4383.2476.4571770847908
失业(100%)5.33.22.02.52.83.144.14.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失业治理措施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失业情况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022-07-29更新 | 653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11月,列宁提出了实行以公社、劳动组合耕种制,农民协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共耕制,认为它是“振兴农业,改进农业。节省人力以及同富农、寄生虫和剥削者作斗争的手段。”向共耕制过渡成为这一时期苏俄解决土地问题的核心内容。192112月,在列宁的倡议下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土地政策的下列原则:(一)毫不动摇地保持土地国有化;(二)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三)给农村居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根据这一原则,192210月苏俄通过土地法典,废除了以前实行的一切土地法令,重申土地上一切建筑物、作物和其它财产都是农民不可剥夺的个人财产。这一土地政策为苏俄找到了一条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有效途径。列宁后来回顾说:“农民不是用空话,而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愿意帮助并且在帮助已经夺得了政权的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

——摘编自许蓉《列宁关于解决苏俄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思想》

材料二   1950年冬开始,党领导广大新解放区进行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约7亿亩土地。

19519月,党中央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195312月,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在这两个决议的指导下,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稳步前进。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9月,进入以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主的阶段。1953年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后,出现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引发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经过反复权衡,195310月,中央中央作出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决定,接着实行油料的统购和食油的统销。1954年又实行棉花的统购和棉布的统购统销。此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步伐加快。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8-1922年苏俄土地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土地制度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苏两国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
2022-05-13更新 | 35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