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955年8月,我国发布了《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和《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两个文件,规定粮食凭城镇户口实行按人定量供应,农民吃粮自行解决,并规定了对粮食转移证、粮票等的管理使用办法。上述做法的实施(     
A.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B.阻绝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C.顺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劳动者的生活在圈地(运动)之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和失业问题日益突出。有产者惊恐万状地注视着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英国工人阶级组织的诞生。济贫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减轻·了因为贫困问题而引发的社会危害。否则,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会更加恶劣。从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随着贫困问题的加剧,政府应该加大济贫力度,以缓和人民的不满情绪,但是在自由放任思想的指导下,济贫法越来越受到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指责。当时反对济贫法的人甚至包括不少劳动者。因为作为济贫法实施基础的济贫税是按照教区人头来征收的。

——摘编自郭家宏《富裕中的贫困:19世纪英国贫困与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肯定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认为现代中国人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也渗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之中。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便宣告中央政府“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改革开放的动因,实际上也来源于改善民生的需要。人民的温饱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动力和压力,也正是基于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才有21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中共十七大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党的宗旨的体现,也是对孙中山民生主义重视民生、关注民生这一旨趣的认同与继承。

——摘编自齐肖云《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济贫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在当时遭到反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贫困(民生)问题的态度,并列举史实说明这一态度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中英两国历史上工业化与贫困问题中得到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5年, 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我们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编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采用英国式的掠夺殖民地以收集“补充资本”来加快工业化的方法,而只能走依靠本国节约来发展工业的道路。斯大林要求农民在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之外,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在出实农产品时多少要少得二些钱。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 ,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摘编自宋才发《对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回溯与评析》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国的工业化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重要目标,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1978 年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摘编 自谭剑锋、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联与英国工业化道路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与中国工业化的不同战略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结果,并分析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世界科学中心开始从意大利向英国转移。当时英国不但出现了像哈维、玻义耳和牛顿这样的科学巨人,而且科学研究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重视。1660年,伦敦的一些科学家举行了一次会议,正式提出成立增进物理数学实验知识的学会。后来,查理二世正式批准成立皇家学会,并将英格兰的许多小型学会并入该会。皇家学会的基本宗旨是以增进自然知识为目的,贯彻培根的学术思想,注意搜集经验事实,注重实验、发明和实效性研究。皇家学会虽然有皇家许可证,并由政府为学会经营的科学事业提供财政资助,但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民间组织。

——摘编自陈吉明编《科学技术简史》

材料二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批准设立中国科学院。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宣布正式成立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哲学社会科学部四个学部,选出了各学部的常务委员会。会后,各学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国际科学发展趋势,组织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并相继组建了包括半导体、计算机、自动化和电子学在内的一批高新技术研究机构。19863月,王大珩等四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高技术的建议书》并得到中央批准,形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摘编自刘海藩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皇家学会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皇家学会相比,中国科学院有何特点?
2022-01-18更新 | 20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1956年由陶田恩创作的《永远保持先进生产者的荣誉》宣传画,画中一位穿着蓝色工作服的生产者,正在给自己别上先进生产者的荣誉徽章。此宣传画折射出当时
A.人们对建成社会主义的喜悦B.劳动者争先创优的时代风貌
C.艰苦奋斗已成为社会新风尚D.工人为完成“一五”计划而拼搏
2022-01-0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松江五十万农民开始常年学文化,他们每年的学习计划分“三个阶段”(春耕、夏锄、秋收)进行,春耕时可结合生产小组分散学习;铲完地挂锄时,又可集中学习和进行考试及奖励学习模范;秋收时再分散;还制定了在雨天可临时集中学习的方案。这一做法
A.适应了国家工业发展的需要B.推动了当地的社会主义改造
C.体现出扫盲教育具有灵活性D.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人的日常用品名称之前往往冠以“洋”字,比如“洋灰”“洋碱”“洋蜡”“洋火”“洋车”“洋油”“洋钉”等,但新中国成立后它们逐渐被“水泥”“肥皂”“蜡烛”“火柴”“自行车”“煤油”“钉子”等代替。这主要是因为新中国
A.人民的爱国思想得到强化B.工业化建设取得很大进步
C.把服务民生作为首要任务D.产品较外来商品质量更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