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如图为我国漫画家蔡振华等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左盼右盼终于盼到了》,该图(     
A.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B.表明政府的工作重心即将转移
C.揭示了“左”倾冒进思想的弊端D.展现了民众对国家政策的支持
2023-12-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十校联考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行粮食统购统销,要核定各户余粮,动员各户交售,同上亿户农民直接打交道,非常繁难。这样就产生了“把太多的小瓣子梳成较少的大辫子”的必要。解决粮食紧张的根本出路在增加粮食生产,而粮食增产,当时认为靠小农经济潜力很小,靠在农业中实行大规模的机械化是工业发展以后的远景,在最近几年内依靠合作化并在合作化基础上适当进行技术改革。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把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接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纠正长期存在的管理高度集中和经营方式过分单调的弊端,使农民在集体经济中由单纯的劳动者变成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从而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好发挥劳动和土地的潜力;这种土地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只是把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了。但在当时,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来说, 装的确取得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百年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主要特点以及产生的作用。
3 . 农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汉书·文帝纪》

材料二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材料三


材料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业政策的创举。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在2008年所作的《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一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中,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有以下三种观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指的是什么?“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本”“末”持何态度?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图片一反映的是中国的哪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图二反映了中国农村进行的哪一历史事件?同时期还有一场什么运动?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3)材料四中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有三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新中国成立后,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深刻变革的是
A.稳定物价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D.包产到户
2022-01-08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学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邮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事实。下列邮票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需求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共同体现的主题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国民经济恢复C.社会主义改造D.人民公社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A.抵抗外来侵略B.社会主义改造
C.实施“一五”计划D.巩固新生政权
2021-05-11更新 | 88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民族资本主义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如下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F1可能是哪些国内国际因素?F2的阻力最有可能来自于哪一侵华势力?
(2)据材料三,指出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比重不足1%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变化具体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的?
2021-04-2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8 . 1953年10月23日,第一届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决议:拥护国家对私营工商业所采取的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这说明当时国家
A.优先发展重工业B.进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调整工农业生产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学习运动。通过学习,使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公私合营”是为了
A.对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推翻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0 . 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

农林水利轻工业重工业运输邮电贸易物储文教卫生城市公用其他
7.66.5251.6819.237.23.71.1

材料二   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结构图(%)

农业比例手工业比例工商业比例
个体农业3.7个体手工业8.3私营1
农业合作社96.3手工业合作社91.7公私合营99


(1)依据材料一,说明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哪些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当时在采取什么措施?其实质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