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和平统一”
B.“反贪污、反浪费”“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实现四个现代化”
2 . 1958年6月12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指出,“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成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那么稻麦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两三千斤,而是两千斤的二十多倍!”该文章:
A.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B.有利挖掘农业生产的潜能
C.对“大跃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D.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客观产物
3 . 下图是关于新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漫画图。此时的中国

A.推行土地改革力图恢复农村经济
B.改变土地性质充实国民经济
C.以苏为鉴迫切改变落后面貌
D.调整生产组织形式背离建设规律
4 . 到1958年8月底,河南遂平县10个基层公社创办了各种“大学”570多所,学员达到10万多人,基本上做到了每个社员都上大学;河南登封县在两天之内建起了44所“大学”;某师范大学一个文学班26人苦战四昼夜,读了290部中外名著。教育领域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出“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B.在当时的整体形势下,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的冒进倾向
C.“双百方针”促使文化教育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D.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

5 . 古今中外无论何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都关系着国计民生,历来政府都重视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三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摘自《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

材料四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有计划地发展重工业,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1930年,斯大林又一次教导俄国农民,使他们明白共产主义制度是什么。他正式使俄国的农庄集体化,成立了农业合作社。

—人民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制定的目标未能达到的原因。

(4)在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借鉴了材料四中苏联的哪些做法?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6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两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两个时期改变组织的方式分别是
A.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 1958年和1959年,赫鲁晓夫两次访问中国,毛泽东向他宣称建成人民公社会使中国比苏联更快地进入共产主义,而赫鲁晓夫则认定毛泽东这一做法纯属罗曼蒂克(幻想)。据此可知,之后中苏分歧之一在于
A.谁领导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B.是坚持反帝还是和平共处
C.如何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D.谁更先跨入共产主义社会
8 . 50年代末到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流行着一段花鼓词说:“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
A.社会秩序长期动荡B.经济体制一大二公
C.小农经济保守落后D.自然环境制约发展
9 . 实现工业化是世界近代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工业化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另一种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基本特点。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
(3)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出现了什么失误?
(4)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两种工业化道路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