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八大方针形成的重要背景。

材料二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十一层)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3)材料二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具体表现及原因。

2 . 农村中贴春联是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农村历史变迁相联系。

材料一   下列是新中国农民在不同时期张贴的春联。

①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②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④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政策荡神州


(1)任选两个材料,分析材料反映的事件及对农村产生的影响。
对联编号:_______,反映出的事件________。对农村的影响__________。
对联编号____________,反映出的事件_____________。对农村的影响_____________。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不少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不再局限于辛勤耕作来解决温饱问题,他们把农畜产品卖到农贸市场上,甚至洗脚离田开始闯市场、做生意。农村春联也随之出现了一个新变化——以“丰衣足食、年年有余”为主题的对联减少了,许多农户都爱贴上古代商家的传统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2)请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背景。
2020-02-0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3 . 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期间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其中他特别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极大解放了生产力
B.在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也存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入发展
D.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使得我国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2020-03-1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政治宣传画往往能折射出一段历史。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下面这幅宣传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此画出现的时间不早于1959年
B.大炼钢导致“共产风”的泛滥
C.“大跃进”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
D.它是庐山会议精神的产物
2.下面这幅“文革”时期宣传画所诞生的背景是
A.“四五运动”
B.“一月革命”
C.“二月逆流”
D.“九一三事件”
3.对于下图这幅宣传画所反映出的历史事件,评价不正确的是

A.广大知识青年经受了一定的锻炼
B.大批知识青年在青春年华失去了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
C.造成国家人才的断层,给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带来相当的困难
D.这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是由林彪反革命集团发动的
2019-08-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阶段考试(四)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人民公社制度进行调整。1962年6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即著名的“六十条”),确立“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土地权属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为:第一,土地属于人民公社集体组织所有。公社规模大为缩小,平均大约只有原来土地和人口的1/3。第二,土地直接控制权利由属于第三层级的“生产队”行使。生产队是个大约有20户家庭、100人的组织,其规模和结构形式相当于过去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平时的农业经营和集体财富的分配.基本上由生产队做主。需要指出的是,“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基本模式也是经过多次调整才稳定下来的。在这一模式实施之初,政府曾经实行了“包产到组、到户”的政策。尽管这些措施大大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然而中央一些领导“深切感到’自发资本主义势力在农村复辟了”。于是,我国在1964年开始抛弃包产到组、到户的做法,重新确定由生产队统一进行集体耕作。

——摘编自赖丽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权属制度的变迁及改革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初调整人民公社制度的背景,并概括调整前后发生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对人民公社制度的调整。
2019-04-18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聊城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1957年1月,陈云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要采取措施“防止经济建设规模超过国力的危险”。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A.“一五”计划后期经济建设出现冒进倾向
B.三大改造完成后开始着手编制“二五”计划
C.社会主义总路线抛弃了“综合平衡”方针
D.“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018-07-29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5月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7 . 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出现了一次全民参与的民歌创作高潮,民众创作出了不计其数的诗歌。如“生产竞赛当战斗,干活心里乐悠悠,机器转得像闪电,要把英国落后头。”“跃进歌声飞满天,歌成海洋诗成山,太白斗酒诗百篇,农民只须半杆烟。”这一运动出现的背景是
A.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D.“百家争鸣”方针得到贯彻
8 .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农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该打油诗流传的背景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弊端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
C.“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
D.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
9 .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二)“一五”计划(1953--1957)
(1)优先发展_______________(发展生产力)   意义: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三)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
1中共八大(1956 北京)
分析正确,探索成功,但未坚持
21958年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
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4国民经济的调整
农村纠“左”、八字方针
(四)文革时期(1966—1976)
根本原因:大搞___________________斗争,忽视经济建设
局部回升的原因:1971周恩来恢复调整
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
2022-06-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晨读晚背】2022年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默写记背(经济史)
10 . 养猪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建国以来,我国养猪政策屡有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地宣传壁画


材料二   1960年北京市民每月每人供应猪肉2两,为缓解这种情况,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出“白地霉”,将其置于淘米水中进行繁殖,厨师加上淀粉、藕粉和色素着色,做出红白相间、红烧肉状的“人造肉”。……之后,政府发布《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指出养猪应该两条腿走路,公养和私养并举,公养猪应该以小队和食堂为主,社员户养猪也应该鼓励。

材料三   中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是在1978年后,农业粮食产量逐年大增,特别是1985年取消全国生猪派购,开放经营之后,大大调动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全国养猪数量快速增加。至1992年,全国猪肉产量达2600万吨以上,人均猪肉占有量达22.5kg左右。大、中城市取消了“凭票吃肉”,进入“敞开吃肉”的时代。

——《中国养猪业百年来的成就与变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社”指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肥猪”壁画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并做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了解决猪肉供应紧张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后中国人能“敞开吃肉”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猪肉供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