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但由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出现了严重经济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验不足B.苏联撕毁援助协议
C.自然灾害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 . 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说:“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十五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十五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我国今年有了520万吨钢,再过5年可能有1000万到1500万吨钢;再过5年,可以有2000万到2500万吨钢,再过5年,可以有3500万到4000万吨钢。为此,中国
A.发动大跃进,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社会主义建设完全照搬学习苏联模式
C.发动“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 .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20世纪50至70年代,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4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B.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2021-01-19更新 | 215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1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下学期学段考试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对统计表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
1960年21.8%26.1%52.1%
增长率—47.3%—16.3%104%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重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B.“大跃进”的开展使全国工业总产值取得大幅度提高
C.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的严重失衡
D.我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6 .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动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7 . 1958年新闻报刊宣传报道了——些未经证实的跃进“捷报”,如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某农场第一生产队亩产小麦8585斤的奇迹,广西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亩产水稻130434斤的奇迹,河南禹县日产生铁4396吨的奇迹。这些“捷报”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左"倾思想的不断扩展
C.“一五”计划的实施D.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展开
8 . 大跃进的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其干渠和支渠约1500公里,1960至1969年修建完工,参与民工7万人,先后81位干部、技工和农民献出了宝贵生命,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解决了全县干旱问题。材料反映了
A.大跃进对生态平衡破坏严重B.中国人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
C.党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D.我国高指标左倾错误的泛滥
9 . 漫画作为一种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其本身虽然不一定“真实”,但我们仍能从中发掘出当时世事变迁的信息。下图的漫画反映了当时全面建设
A.社会主义过程中“左倾”错误的影响B.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增产明显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中国在世界农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10 . 下图是根据湖南某地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形图。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选项是(     
A.1949—1955年亩产量不高是由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未能恢复
B.1958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并由于改进了农业技术和设施,再加上风调雨顺,所以该年实现了大丰收
C.1961年亩产量与1958年相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所致
D.1958年的数据不可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