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成为农村的主要生产模式。2005年,国家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转包行为得到法律的认可和规范。这一举措
A.加速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B.促进了土地所有制的革新
C.有利于弥补个体农户生产的不足D.带有农业集体化生产特征
2 . 1978—2014年我国四大城区人均GDP增长率(%),据如图可知我国,90年代末以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国家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中西部经济总量已超过东部D.业已形成合理区域经济格局
3 . 农村人民公社既是一种经济组织,也是一种政权机构。1978年以后中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事实上消解了人民公社的经济职能,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决定在农村设立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后,人民公社遂告解体。由此可知
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政治体制改革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得到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2021-05-25更新 | 811次组卷 | 9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4 . 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2021-04-01更新 | 283次组卷 | 62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5年,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具体做法是企业上缴利润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可相应增长0.3%~0.7%.1956年以来30年固定的工资制度开始出现变化,这一变化
A.颠覆了旧有分配制度B.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
C.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D.促进了产权制度改革
6 . 1953年我国城镇个体劳动者有900万人,占当时就业人数的一半,1956年为16万人,1963年一度恢复到231万人,到1978年仅为15万人,1981再恢复到113万人,1999年发展到3160万户.以上情况本质上反映了
A.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B.个体经济成为国家经济支柱
C.我国经济制度体制的变迁D.全民经商新理念的日趋流行
7 . 在1984年启动的城市改革中,各地采取“先放权、再转轨、后简政”的办法,把计委、经委、财办、农办等机构合并为计划经济委员会。这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A.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正在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化
C.与政治体制改革同步进行
D.推动了上层建筑的变革
2019-10-1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984年,中央决定延长农村土地承包的期限,规定一般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项目,承包期可以更长一些。同时还规定,社员在承包期内因无力耕种或转营他业的,可将土地交给集体统一安排。这些规定
A.有助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B.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C.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加强了集体对生产的管理
9 .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
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2019-04-15更新 | 158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10 . 1985年,中央出台一系列新政策,规定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机关工资由中央管理,其他各级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这些政策有助于
A.实现改革重心转移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19-02-19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