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A.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B.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2021-10-03更新 | 304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5-2016年内蒙古集宁一中东校区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2 .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20-08-08更新 | 206次组卷 | 26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为了迎接学业水平考试,某同学在复习中设计出一份图表。根据图表所呈现的内容,在?处应标注

A.国有企业改革
B.农村经济改革
C.经济特区设立
D.乡镇企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9-01-30更新 | 1487次组卷 | 65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1年11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陈云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者的关系是主要方面和从属方面的关系,计划经济起主要作用,市场调节还是从属于计划”。上述结论
A.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的基本经验
B.确定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标准
C.反映了当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
D.巩固了经济特区逐步对外开放的主要成果
2018-11-07更新 | 288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粮食问题是全球广泛关注的话题,历史上各朝各国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和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未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我国粮食产量表:

材料三   ……在土地纲领上,应把重点移到雇农代表苏维埃,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单独组织贫苦农民代表苏维埃,把各大田庄(其面积约100俄亩至300俄亩,根据当地条件和其他条件由地方机关决定),由雇农代表进行监督,由公家出资经营。

——1917《土地法令》

材料四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3)材料三是俄国在某一时期颁布的一份土地法令,它对这一时期俄国革命有何意义?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颁布上述新政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7 . 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必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7-05-09更新 | 1916次组卷 | 53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材料二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材料三《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材料四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哪一次重要会议?

(2)材料二中,以“包产到户”、“大包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被称做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设立经济特区的两个省份。简述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并指出这种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9 . 我国户均土地规模从1986年9.2亩下降为1997年的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B.已经不适应农村地多人少的现实
C.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10 . 下图是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使用的一幅照片。照片摄于198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前,红旗轿车旁的牌子上写着“在不影响我处工作情况下,观众使用车照一次收费二角”。若给该照片配一标题,最合适的是
A.市场经济春风劲吹B.网络炒作败坏风气C.计划经济坚冰初融D.思想超前有损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