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3 道试题
1 . 20世纪80年代前期,我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B.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C.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 . 下列表格为新中国建立后三个不同年份城镇与农村人口比例表。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194919782008
城镇人口(%)10.617.945.7
乡村人口(%)89.482.154.3
A.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B.经济发展导致人口不断增加
C.经济体制变革影响了城市化进程D.农村人口大量流入沿海城市
3 . 下表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由此可以推知
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
城镇(职工货币收入)8.0%
消费水平农村8.9%
城镇4.5%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缩小
C.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体制D.对外开放政策已经初显成效
2021-09-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作为“发财致富”符号的“万元户”,在1980年还是特例,只有短短三四年,到了1984年就迅速到达峰值,仅仅《人民日报》年使用量就达113词次,平均每三天就会有1词次,是前年的4倍。这反映出
A.党报成为政策宣传的主阵地B.体制变革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C.经济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D.国企全面改革改善了职工生活
5 . “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这首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民谣反映了当时
A.经营和分配方式的变化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C.农村生产力的巨大飞跃D.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2021-09-06更新 | 369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从1990年到2000年,公有制经济的城镇就业比例下降了40%,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就业比重分别下降了25.7%和14.3%,公有制企业就业比重下降到41.5%。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从城市向农村转移B.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7 . 表11982—198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该表反映出当时
时间主要内容
1982年1月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
1983年1月从理论上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1月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了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1985年1月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政策
1986年1月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A.农村改革已经摆脱苏联模式B.计划经济体制仍具有优越性
C.政府逐渐加大对经济的干预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
2021-09-03更新 | 332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8 . 过去钢材生产的计划性是最高的,1979年调整之后,钢材分不出去,迫于形势,许多企业领导亲自带队四处推销。1979年全国自销钢材81.8万吨,1980年上半年达到84.9万吨。江苏省1979年冶金产品市场调节部分已占30%至35%,成都无缝钢管厂1980年自销合同部分已占到42%.由此可知,当时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B.国企改革在重工业领域率先进行
C.企业扩权改革助推市场化启动D.产品销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9 .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上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人规模的劳动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段话中所说的是我国两个时期农村变革的情况,后者与前者的不同点是
A.建立了新的土地所有制B.违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10 . 1978年,广东清远为克服工业效益低下的状况,率先在国营企业中试点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立即取得显著成效。到1981年底,“清远经验”迅速由广东推向全国。这一现象客观上表明
A.思想理论指导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B.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条件已经具备
C.分配体制改革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D.体制改革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