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3 道试题
1 . 下图为1972—1988年中美贸易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据此可知
年份中国的出口中国的进口
19723260
1975156304
198010593755
198538653856

A.与苏争霸处守势导致80年代美对华贸易出现逆差
B.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推动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C.中国外交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推动中美贸易发展
D.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美经贸往来和外交关系严重受阻
2 . 1956年、1978年、1992年,是现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个关键时间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1978年以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之所以取得较大成就,关键在于“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活力”。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三: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用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具体史实来说明这一观点。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务实主义探索”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2021-07-1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何伟在(《对国企改革历程的深层次思考》中说:“今日国企与老国企不同,已发生质变:昔日国企资本100%国有,今日国企90%以上实行股份制,还有外资介入。昔日国企经营为完成国家计划,今日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反映了
A.我国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变化B.“南方谈话”推动改革成效显著
C.国企改革使国家利润损失极大D.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
4 . 1982年8月,义乌县委、县政府毅然作出一个大胆决策: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浙江义乌从“鸡毛换红糖”的小商品生意起家,十几年间发展到“华夏第一市”。这说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对外开放首先影响东南地区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D.改革开放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5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以下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
B.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进行改革
C.方式是在城市和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目的是解放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国民经济
2021-06-04更新 | 30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6 . 下表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部分著作,这些著作
著作作者出版信息
《屯堡乡民社会:九溪村》孙兆霞等2005年
《城市化中的石牌村》郑孟煊等2005年
《李集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60年变迁》林刚2010年
《李罗侯村76年的变迁》朱文强2011年
《一个北方村落的百年变迁》林聚任等2013年
A.反思城市化带来的问题B.反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艰难
C.重点关注农村社会变革D.说明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
7 . 1978年至1992年历次重要经济会议中,我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表述经历了如下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978年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权力过于集中的缺陷
1981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1990年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改革的初衷是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80年代对改革路径已形成清晰认识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逐渐明确
D.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2021-05-23更新 | 332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都是工人不超过五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摘编自列利丘克《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   联邦德国私有化的主要程序是通过私有化法,以规范私有化的目的、范围、程序和出卖企业私有化收入的使用途径。联邦所有的大型企业私有化的方法是出卖股票,逐步减少联邦持股比例,从部分私有化到完全私有化。

在将国有独资企业改革为国家和私人合资企业后,德国在70年代改革的重点是减少联邦政府的间接参股。通过出卖参与股份的公司,使联邦政府完全退出。

1970年联邦经济活动收入占联邦财政收入的1.26%,到1977年这个比例已经降低为0.34%。

——摘编自朱秋霞《德国财政制度》

材料三   为完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以提高企业活力,放权让利、加强企业的责任制成为80年代的国营企业改革的重点。“放权让利”的改革是从四川开始的。1978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委、省政府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逐户核定企业的利润指标,规定当年增产增收的目标,允许他们在实现目标以后提留分享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奖金。

——武力、肖翔《环球视野:中国共产党关于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苏俄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3)材料三中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分析这一改革是如何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
9 . 1984年5月,国务院规定工业生产资料属于完成国家计划后的超产部分和企业自销部分。一般在不高于或低于国家定价的20%的幅度内,企业有权自行定价或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这一规定
A.旨在借助政策,调节市场份额B.表明国家仍固守计划经济体制
C.意在通过调整,增强企业活力D.说明国家加强了对市场的控制
10 .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记载,1989年下半年,全国个体户注册数减少300万户,私营企业从20万家下降到9.06万家,减少一半多。其中很多是主动地把工厂交给了“集体”。这说明
A.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B.私营经济受对外开放冲击
C.经济改革迫切须解放思想D.城市的经济改革亟待开展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