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富农”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南宋叶适 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但一般来说,均 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点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 “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实现的”,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由户等靠前的 富农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碌《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19世纪的英国中产阶级开创了机会平等和个人自由的现代世界,促生了思想活跃的知 识分子及其团体。在这一时期,他们展现了对理性和进步的信任与乐观态度,他们开放而自 由,富有社会责任感,可以说,中产阶级的成长大大促进了知识创新、丰富了思想资源。更重 要的是,中产阶级代表了一种新的道德规范,在他们的带领下,倡导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 绅士风范成为社会各阶层努力遵循的标准,人们的生活更加精致而高尚。

——摘编自裴亚琴、张宇《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社会属性分析》

材料三 1987年,国务院提出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各类中小型合资企业、股份公司等”。 这直接促成了大量民营科技企业的成立,其中的经营者个人收入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劳动者,具备了老中产阶级的特征。随着老中产阶级的发展,经济制度明显落后于社会改革,这种现象持续到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1年7月,中央指出私营经济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和发展,对私营企业主“采取团结、帮助、教育、引导的方针,要求 他们爱国、敬业、守法”。

——摘编自赵竹茵《制度变迁视域下的中国中产阶级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崛起的“富民”阶层的作用和19世纪 英国中产阶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在推动中产阶级崛起方面所采取的关键性举措。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今中外中产阶级(“富民”阶层)崛起的认识。
2 . 如表是1981—1983年我国城乡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表。这一时期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981458.0元4.23%223.4元16.78%
1982494.5元7.97%270.1元20.90%
1983525.9元6.35%309.8元14.70%

A.农村废除人民公社体制B.城市对外开放起步较晚
C.农村率先进行经济改革D.城市国企改革推进缓慢
2020-07-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19届高三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今天
(1)观察新中国人民菜篮子的变化,选择一个时间点提出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提炼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07-0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4 . 中国农村的改革取得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三大成就:家庭承包制的建立、市场体系的发育和乡镇企业的崛起。这三大成就说明中国农村改革(     
A.市场取向的正确性B.突破单一的农业结构
C.突破统购统销制度D.依靠农民群众的力量
2020-07-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1978一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这反映了
A.城乡二元结构差别已基本消失B.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C.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D.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2020-06-2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中学2020届高三考前适应性模拟历史试题(三)
6 . 从1987年开始,我国将出口商品计划从1000多种减少到100多种,其中指令性计划只占30%左右;并开始尝试运用税收、价格、汇率等经济杠杆和健全进出口许可证、配额、商标等管理手段,来调节对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我国开始摆脱计划经济体制B.顺应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C.表明我国外贸机制发生根本改变D.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7 . 土地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2020-06-14更新 | 144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2届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联合命题考试历史试卷
8 . 20世纪80年代编辑出版的农业史料文献《关于农村工作问题座谈会纪要》中记录过:“1979年春,少数地方的农村社员开始自发隐蔽地实行包产到户。1979年3月国家农业委员会邀请七个省的农村工作部门和六个县的负责人座谈,议题中争议最大的是包产到户,争论的结果是规定除深山、偏僻的孤门独户外不许包产到户。”政府的该项规定
A.成为复原底层历史全貌的直接依据B.客观上使包产到户的范围悄然扩大
C.推动了农村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D.说明在突破发展中深化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9 . 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类产量超过1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这推动了
A.所有制结构多元化B.国家经济职能的调整
C.全国统一市场形成D.粮食统购统销的实施
10 . 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5月至1990年年底,广东股份制试点企业中有1000多家企业发行股票、债券,仅筹集资金8.5亿元,大部分都是在企业内部发行,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企业只有50多家,且多是国有小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改革重心的转移B.民营企业的地位比较低
C.对外开放的水平有限D.对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