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霍华德设想的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被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法国建筑师加尼埃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出发,把“工业城市”的要素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从18世纪开始,法国里昂逐渐成为工业城市,20世纪30年代以后,里昂郊区的卫星城镇大规模发展,逐渐与市区连为一体。里昂老城是法国乃至欧洲的文化与艺术中心,城市生活居住区沿罗讷河和索恩河呈南北长条形而建,疗养及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坡的向阳面,东部是广袤的田野。工业区分布在市郊,南部是大型核电站,保障城市的能源供应,东南部是汽车工业基地。备区间均有绿化带隔离。里昂作为交通枢纽,是欧洲物流的主要仓储和中转基地,火车站设于工业区附近,城市设快速干道和供飞机起飞的实验性场地。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二   19491978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从12.5%提高到17.9%,平均年增长0.2%,这种缓慢的城市化主要是严格的户口登记条例限制了人口迁移流动。80年代起,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中国特色城镇化模式”,伴随乡镇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非农转移就业模式产生了“人口就地城镇化模式”。90年代以来,我国东南沿海诸多地区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逐渐转变为负值,这些地区常住人口规模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迁移流动人口的贡献。大量外出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地区,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摘编自《人口流动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田园城市”和“工业城市”理念提出的背景。并说明这两种城市的各自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前后制约和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历史因素。
2021-09-24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2 . 1980年12月2日,陈云曾说:搞活经济是在计划指导下搞活,不是离开计划的指导搞活。这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就是说,搞活经济、市场调节,这些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而不能脱离计划的宏观指导。由此可知,陈云当时
A.“左”倾错误较为严重B.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有所突破
C.深受“两个凡是”影响D.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1-09-24更新 | 271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3 .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一份文件中指出,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这是我国当时
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D.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的需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排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摘编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摘编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变化。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土地政策调整的作用。
2021-09-0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15届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5 . 20世纪80年代,中国走向一种指令性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混合体制。日本、韩国经历过这一转变,但在这些地区私人产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在中国大陆,尽管在多数产业中都实行了私有化,国有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材料表明当时中国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已经确立B.改革对计划经济无实质推动
C.社会性质没有因改革而变化D.国企改革仍然存在--定阻力
2021-09-0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16届高三五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


——摘编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以1953年一1957年“一五”计划为例,这期间我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此任务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该学者认为,第六阶段的模式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关键在于“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活力”。试用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具体史实来说明这一观点。
2021-08-3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提出要运用包括价格和税收在内的宏观调控手段管理经济活动;同年在莫干山经济理论研讨会后,采用价格双轨制的国营企业,获准扩大了对市场价格的使用。80年代中期,国外机器设备的引进已经带来了我国工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手工业式的重工业”被宝山钢铁厂具有连铸设备和电子控制系统的现代氧气转炉所取代。现代生产线取代了用机床逐个加工机器零件的工人,工业产出大幅增长。合资企业中与外国同行一起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学会了使用现代电子设备、运用最新的现代管理技术,为增长大潮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时代》P451

材料二   有人认为:知识经济(新经济)就是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是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权和自主权;是佐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二十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是政府产业调整、财政政策调整的结果,也是美国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渐产业化的结果。

克林顿总统经济报告称:克林顿执政后“选择了以‘行动主义’为原则,综合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各经济学派之长的“克林顿经济学”,从而促生了“新经济”的到来。”

——节选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P247-24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美国“新经济”发展的因素。
8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出自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的这段顺口溜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土地改革运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完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关延珠、关友德、严立华……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血书


(1)你能根据上述材料,判断出当时写血书的小岗村农民在挑战什么体制吗?说出你这样判断的理由。
(2)小岗村农民的血书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此后一种什么样的经济体制逐步在农村确立起来?这种体制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
2021-08-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同源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84年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曾经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此后
A.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展开B.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国有企业改革向深入方向发展D.现代企业制度得以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