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8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材料二   7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给以更多的自主权,以充分发挥两省的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把经济尽快搞上去。

——中国经济网:1979年大事记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特殊政策”是什么政策。说明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并简要评价此历史事件
2022-09-24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英华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登出了则天津牙膏厂 产品介绍的广告,该广告通栏排版,约20行高,其后来推出的牙膏广告红遍大江南北。这一年电视广告也开始在上海出现。这些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天津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B.实事求是的经济发展战略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D.扩大企业自主权和灵活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价格双轨制。物资分配一部分是计划调拨,执行计划价格;一部分是市场调配,执行市场价格。在物资比较紧张的80年代,两者价格往往差别很大。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A.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B.经济体制改革尚待完善
C.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D.政府管理职能趋于弱化
4 . 1978—198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增长率由1978年的6.7%上升到1984年的13.6%,呈明显提高态势,最高年份1979年为19.2%。而这一阶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6.6%。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改变
C.国有企业自主权的扩大D.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85年,广西出台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若干规定》,启动了广西科技体制改革。1986年11月,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改革科研事业拨款制度的暂行规定》,启动了科研院所初始改革。广西科技体制改革得益于(     
A.率先实行对外开放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6 . 1979年6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的(     
A.社会生活变迁B.家庭联产承包
C.现代企业制度D.经济体制改革
2022-09-0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从1959年开始,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坚持每天写日记。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上午下午分自留地。”这段日记记录的是(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B.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的历史
C.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
2022-09-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解放后,投机商囤积粮食,棉花、布匹和油料,扰乱市场秩序。从1949623日到730日,上海物价上涨了一倍多,并影响到整个华东、华北和华南等地。党中央决定依靠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再打一场“米棉之战”。1115日至30日,从东北地区每日调运1000万吨粮食进入关内,上海、天津、北京、武汉、广州、西安,南京等大中城市也都调集了大批的粮食、棉花、布匹和油料。1125日,中央政府一声令下,全国各大城市一齐行动,大量物资像潮水一样涌入市场。投机商们措手不及,竞相抛售存货,愈抛愈贱,愈想抛愈难以脱手。从19503月开始,全国物价逐步回落,一举结束了物价猛烈上涨、市场混乱的局面。

——摘编自《共和国的经济战争—米棉之战》

材料二   中国农村改革发端于1978年末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随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在短短几年时间就扩展至全国。19821986年,连续发布了5个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农村创造的经验,排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1985年,国家将粮棉油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的统购统派制度逐步改革为以计划为主与市场调节为辅的制度。同时,政府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科学育种,农业产量逐年提高。政府还对农产品大幅度提价,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1991年的708.6元,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76万吨增长到1991年的43529万吨。

——摘编自万宝瑞《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业政策的演变、特点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取得“米棉之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举措,并分析其意义。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2022-08-31更新 | 30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同步测试题
10 . 著名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她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合拢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以上描述“散伙”的实质是(     
A.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B.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否定
C.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创建D.中国农民面对现实的创举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