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81 道试题
1 . 下表为深圳的建设与发展历程表(部分)

时间

建设与发展

1979年

率先建设蛇口工业区

1980年8月

成为经济特区

1983年

在企业体制方面进行改革⋯

1984、1985年

开放赤湾、大亚湾等口岸

1992年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肯定了深圳的建设实践

可见,深圳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B.改革开放的探索与深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D.全方位外交战略的实施
2 . 1978年以后,沿海地区许多闲散农民不再种地,他们“洗脚上田”,在广大乡村“点火”“冒烟”,经营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工业作坊,逐渐发展为日后的乡镇企业。由此可知(     
A.农村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B.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
C.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自由流动D.农村的经济活力得到激发
3 . “……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里的“关键一招”指的是(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 . 主题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史料实证)

史料一   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史料二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根本改变?为什么?
(2)史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2-12-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5 . 2016年,有学者调查湖北武汉郊区的农民家庭,结果显示∶约2/3的农户选择将承包地外租或被征用,其中10.41%的农户将土地出租给别人从事农家乐、办工厂等非农活动。这折射出当代中国(     
A.城市化进程加快B.城乡差距的缩小
C.土地所有制变革D.产业结构的变化
6 . 如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B.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
C.“走出去”战略的结果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
7 . 下面为1952~198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包括农林牧副渔)生产率增长指数的变化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合作社克服了小农经济的弊端B.人民公社体制一度调动生产积极性
C.调整土地所有制利于农村思想解放D.经济体制改革加速农业增长率提升
8 . 1982年宪法在总纲中提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并起到“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规定“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1982年宪法(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承认了市场机制的存在
C.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D.否定了计划经济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91年,国家统计局公报,“全年城镇新安排就业700多万人,年末城镇待业率为2.3%。”1994年公报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5万人,年末城镇失业率为2.6%。”这反映出 (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
10 . 1978年后,安徽滁县地区的左邻右舍在交界地打出了“反对复辟倒退”“抵制安徽的单干风"等大字标语。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安徽(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引进外来投资
C.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推行国企改革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