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2)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真实吗?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2020-05-0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必修2)
2 .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2020-04-25更新 | 289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3 .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下列与这些民谣最相关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八字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4 . 1979~198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20-03-11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11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512日,美国总统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 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规定农产 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摘编白李植桥《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开始了名为“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使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总统”是谁。概括他调整农业生产的主 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关系的认识。
6 . 安徽凤阳是现代中国改革的先行者,从而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改革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改革后: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7 . 邓小平同志曾说:“‘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下列选项中,与此相吻合的是
①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②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
③大包干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④集体优越性与个人积极性同时发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1-09更新 | 2850次组卷 | 26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2020年1月高三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是1978年和2002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国有企业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D.经济特区设立
9 . 1982年1月1日,中央批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充分肯定“双包”到户(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市场责任制。最早实行这种责任制的省份是
A.广东省B.河南省C.安徽省D.福建省
10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项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史实与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密切相关?文中的“这项制度”指的是什公?该制度的实行产生了怎样的直接效果?
(2)材料二中的中共十四大召开于何时?为什么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改革进入到了新阶段?
2019-12-2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19-2020年高二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题5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