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7 道试题
1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D.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2 .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A.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B.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2021-10-03更新 | 304次组卷 | 30卷引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同步测试
3 . 1980年国家农委的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中写道:“‘尖头户站,滑头户看,老实户气得不愿干’的现象没有了”,“‘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就动手’的一年到头打疲劳战的现象也没有了”。这反映出
A.生产关系调整初见成效B.农村社会风俗的改变
C.农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D.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
2021-09-27更新 | 4847次组卷 | 42卷引用:专题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4 .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粮食市场出现了放开市场、价格和经营的做法,于是有的公司和私商跑到农村抢购粮食,粮价迅速上涨。为此,国家一方面强调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适时调整粮食价格,同时抛售专储粮,粮价因此得到控制。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着市场行为B.市场作用与政府调控相辅相成
C.政府努力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D.市场经济必须服从于计划经济
2021-09-24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点对点专项训练-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5 . “大包干”砸碎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也吹。向了破除人民公社的号角。“大包干”是指( )
A.发展乡镇企业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改革城乡户籍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1-09-2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知识点专项专练(选择性必修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2课时)
6 . 下表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粮油产量统计表,它反映了当时中国
时间粮食产量(百万吨)油料产量(百万吨)
1978年304.775.21
1980年320.567.69
1984年407.3111.91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人民公社化解放了生产力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农产品出口激增D.市场经济体制已取代计划经济体制
7 . 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一五”计划指出:“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其目的就是在于求得建立巩固的国防、满足人民需要和对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 部分五年规划(计划)发展目标简表

“六五”计划(1982年通过)
继续贯彻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
“九五”计划(1996年通过)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有效供给能力增强科技教育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成效,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规划(2006年通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枃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三五”规划(2016年通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为什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一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规划(计划),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发展目标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1-09-06更新 | 3541次组卷 | 31卷引用:专题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起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伸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997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年。进入1997年,人们就议论,这一年中国有两件大事:一是香港回归,二是“十五大”的召开。……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说: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是要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光辉历程:从一大到十五大》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上海创办的著名企业2家,并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从“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的角度说明1997年的“非凡意义”。
9 .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中国农民曾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一生,见证了“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以下选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新中国成立后,袁隆平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的开拓者
②文革期间,袁隆平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③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袁隆平指明了科研方向
④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1-08-23更新 | 440次组卷 | 7卷引用:高频考点41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二辑)(全国通用)
10 .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实行这一政策的地区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
A.基本都取得了农业大丰收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D.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社会面貌
2021-08-06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1)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备作业)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