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7 道试题
1 . 某记者在回忆录中写道:“现在农村的确‘活’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各种副业欣欣向荣。看来,包产到户、包产到劳等责任制,确已行之有效,是搞活经济的不二法门,城市里的企业管理,也在开始推行这种精神了。”这表明当时
A.城乡改革互相促进B.全面整顿初见成效
C.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D.倡导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021-12-27更新 | 4920次组卷 | 43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优化方案(统编版)-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练习)
2 . 下图为1978~1984年间我国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图。据此可知
A.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B.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D.发展第三产业迫在眉睫
2021-12-23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优化方案(统编版)-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练习)
3 . 下表是1949-1985年中国农民进城情况阶段性特点。这一特点的变化反映了
时期特点
1949-1957年相对自由到规范和限制
1958-1976年“大出大进”;逐渐严禁
1977-1985年日趋活跃;渠道日益多样化

A.农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变B.经济体制发生变动
C.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D.基层治理走向宽松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4 . 下表是“中国1957年和1978年的三农数据比对表”。据此可知,这20年间我国
年份农业劳动者
总数(人)
农村人口
占全国比重
农业总产值
指数
农业机械
总动力指数
农作物播种
面积指数
1957年19310万84.6%100100100
1978年29426万82.1%184958095.45
A.农业现代化进程基本停滞B.城镇化推动了农村发展
C.农村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农业剩余人口问题严重
2021-12-20更新 | 105次组卷 | 5卷引用:第24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5 . 劳模是时代的领跑者,下面是不同时期全国劳模代表与劳模评选情况的简介,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时期突出代表与评选情况简介
新中国成立之初时传祥(掏粪工人)王进喜(石油工人)张秉贵(售货员)
改革开放初期陈景润(数学家)罗健夫(工程师)彭加木(科考队长)
2005年出现私营企业家30多人。控制企业负责人和县处级干部比例
A.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劳模都是体力劳动者
B.改革开放初期评选体现了市场经济导向
C.私营企业家当选体现对私营经济的肯定
D.21世纪后劳模评选逐渐淡化了官方色彩
6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农村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C.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初步确立
D.经济特区的设立
7 . 下图是一张“集资券”。作为史料,可直接论证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创新B.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C.对外开放中积极学习外来经验D.十五大经济方针得以贯彻落实
2021-11-10更新 | 210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7课课时作业
8 . 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595亿斤,增至2013年的60194万吨。中国农业实现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A.土地改革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 农村、城市、国企分别如何改革?
2021-10-1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备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精品学案
10 . 1983年,东莞县专业户、重点户、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应运而生、蓬勃发展,从事各种专业的劳动力6.87万人,占农业总劳动力的16.4%。这反映了当时
A.国家开始关注民生幸福B.国家经济体制有所调整
C.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D.农村改革激发社会活力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