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7 道试题
1 . 面对发展困境,苏联领导人曾作出了诸多改革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顶住了压力,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斯大林,破除个人迷信,成为苏联第一个改革者,在苏联历史上留下了不能抹杀的深深印痕。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改革持积极态度,力图通过改革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但从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开始,保守、僵化与停止改革的趋势日益明显。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材料二   戈尔巴乔夫改革比中国改革起步晚,当时中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吸取中国的经验,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其出发点是反对私有制,反对市场经济,仍在完善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1987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仍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并没有超出当年改革的范畴,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未变。

——摘编自左凤荣《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主要原因的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影响;分析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陷入困境的共同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严重缺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2022-08-02更新 | 25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 . 中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推行企业利润留成制度,80年代进行利税改革和承包经营责任制,90年代时,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反映出中国(     
A.现代企业制度完全建立B.彻底扫除企业发展障碍.
C.私营国营企业同步发展D.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2022-07-20更新 | 342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同步测试题
3 . 下表所示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情况。据此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我国(     
(单位:千万元)
指标2004年2009年2018年2019年
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397.4422.2465.3476.7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支出61.2182.091.096.8
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82.5203.4440.2537.4
技术改造经费支出2953.54344.73233.43740.2
A.工业企业发展举步维艰B.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D.充分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
2022-07-12更新 | 116次组卷 | 5卷引用: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历程。这反映了我国农村(     
A.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B.农业模式的深入探索
C.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D.人民生活的不断提升
5 . 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决定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强调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重要意义,要求对乡镇企业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必要的支持。上述政策(     
A.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标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活力
D.推动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发展
6 . 1988年,上海申新九厂的职工们看到,乡镇企业的棉纱要比申新九厂便宜得多。工人们感慨,用陈旧的机器,密集劳动的方式,创造了申新的业绩,但工厂却无法自主地在车间里添置一台新的纺织机。这反映出当时国企(       
A.发展落后于乡镇企业B.改革遇到了重重困难
C.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D.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2022-06-22更新 | 9042次组卷 | 82卷引用:专题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8 . 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2022-06-09更新 | 11673次组卷 | 84卷引用:专题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农业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贫穷落后,才能最终解决农民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1953~1957年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材料二   1978年后,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当农副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已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的条件下,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以上材料改编自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政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
2022-06-08更新 | 4261次组卷 | 37卷引用:专题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10 . 下图为凤阳县小岗村18位村民签订的包产到户契约,据此契约责任书,可以推知
A.小岗村最早尝试农业包产责任制B.农村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出现松动
C.民间书面契约受到国家法律保护D.原有农村经济体制依然占主导地位
2022-06-04更新 | 352次组卷 | 8卷引用:第19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附精选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