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教授在解释中国市场化过程时,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如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作者意在说明
A.边缘力量在政治变革中的强势地位
B.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
C.民间力量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D.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19-07-23更新 | 620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D.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3 . 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我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B.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C.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4 . 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北京、上海
C.福建、广东
D.湖北、山东
5 . 如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年份农业工业
轻工业(%)重工业(%)
第一年26.632.141.3
第二年27.234.338.5
第三年28.836.734.5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农村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存在生产资料微薄、生产规模狭小、劳动生产率低下等问题。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至1956年,粮食比上年增长200亿斤。1957年在此基础上又增长50亿斤。

——摘编自房成祥《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国情》

材料二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1979年《大包干歌》在小岗村不断传唱。这年秋收后盘点,小岗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1.75万公斤增加到6.62万公斤,人均收入由22元增至350元,小岗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

——摘编自人民网《“大包干”又到“大集体”——小岗村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中央引导农民所走的“组织起来”的道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小岗村率先试行的农村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一条农业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经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说明
A.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松动
B.国家开始关注民生幸福
C.物资短缺问题已经解决
D.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8 .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农业生产总值461510535576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


材料二   

材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状况的产生原因。
(2)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工农业生产的状况,材料二中的哪副图片更为真实?请简要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指的是农村改革中的哪一措施?有何作用?
(4)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19-05-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主要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乡镇企业
D.加强计划经济管理
2019-05-23更新 | 257次组卷 | 18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北京是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大城市之一,创造了许多第一(见下图)对北京创新成就取得原因解释准确的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C.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2019-05-23更新 | 71次组卷 | 4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