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如图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断
A.改革开放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B.建立市场经济成为普遍认识
C.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D.资本主义国家的制造业衰落
2020-01-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的工业化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借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官办和民营工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这些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操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组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湖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2)材料二中,国民政府的工业化政策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率先由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时代,是继工业1.0机器代替人工时代、工业2.0的流水线时代、到工业3.0高度自动化时代,又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数据化、智慧化、网络化成为工业4.0的关键词。2014年11月4日,中国首套工业4.0流水线亮相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标志“中国制造”将逐渐向“中国智造”升级。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工业4.0时代的有利国内外经济条件。
(4)综上,概括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

1979年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为许多人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1992年《春天的故事》又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二   数据一:30年来,我国GDP世界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1.8%上升到2007年的6%。

数据二: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增长6.3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

标语:“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材料三   浙江衢州人朱惠诚,在家乡种了10余年的地,最近他来到江苏张家港市塘桥镇,尽管干的依然是他熟悉的农活,但他每月却能领到固定工资。在张家港,像朱惠诚这样的“农业工人”已有2万余名。

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表明,目前,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有1亿多人,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工人队伍构成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民工已成产业工人的主体。

多年来,随着农民工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务工者条件得到改善,生活也越来越好,有的还利用打工时学到的技术,回乡创业,当了老板。


请回答:
(1)材料一《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农村进行的什么变革?本次变革的实质是什么?对农村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2)《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
(3)依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
(4)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家经济与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筹建了一个关于改革开放的论坛,各界反响热烈。请为论坛设计一条宣传性标语(字数不得超过20字)。

2019-06-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开来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据资料统计,1990年以前的12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额个体经济占比每年都在20%以下,但是到了1998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额个体经济占比达到37.05%.这一变化反映出
A.市场经济改革成效显著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对外开放的深化与拓展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C.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 . 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这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

材料二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如村干部坐
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材料三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观点产生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经济体制?
(3)材料三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6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Ⅰ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