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十二大报告中提出“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在一三大报告中进一步肯定了私营经济的作用,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国家允许私x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这反映出(     
A.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中共执政理念的进步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经济主体
2 .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借荒者皆有熟田,因之侵夺;置牧者惟指山谷,不限多少。爰及口分永业,违法买卖,或改籍书,或云典贴,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既夺居人之业,实生浮惰之端。远近皆然,因循亦久,不有厘革,为弊虑深。”

——摘自唐玄宗《禁官夺百姓口分永业田诏》

材料二   在赣南、闽西根据地内,土地革命有很大发展。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江西兴国县《土地法》。次年春,兴国等县全面展开分田运动。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以来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深入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原则。中国共产党坚决地领导贫苦农民向着封建土地制度猛烈开火这个事实,使广大农民迅速分清国共两党和两个政权的优劣。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共同富裕,体现党对历史规律、路径方法的发展眼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贫穷同样不是社会主义。马克思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富裕,必须遵循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质变的进程;共同富裕不是搞平均主义,必须从历史教训中寻找启示。从“解决温饱”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再到“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选编自广州日报2021年9月1日社论《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历史观》


(1)阅读材料一,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会引发政府政策的调整和民众的强烈反应,请结合所学加以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当时确定开展“土地革命”总方针的会议名称,并简述“土地革命”给根据地的贫雇农所带来的变化。
(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因时制宜地提出了一系列实现“共同富裕”的精准策略。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为“解决温饱”问题所进行的探索,并分析其对我国农村形势改变和农业理论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②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概述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为实现“共同富裕”所采取的对策及其意义。
3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个体户、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2001年,党内曾把这一阶层界定为“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004年,十届二次人大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写入宪法。这一变化
A.说明了我国已经消灭了阶级斗争B.体现出理论建设道路的艰难曲折
C.折射了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D.反映出我国社会结构的时代变化
2021-05-06更新 | 84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普通高中联合历史素养大赛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