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2021-06-10更新 | 458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考历史试题
2 . 2000年,受表彰的全国劳模中,“企业一线职工1085人,占36.78%;农民560人,占19%”。2015年与2010年的表彰情况相比,“企业一线职工占企业人选的比例由55%提高到57%,农民工占农民的比例从6%提高到25%”。这些数字的变化凸显了
A.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B.农业基础地位的增强
C.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3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在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历了由争取参与者到主动适应者、由实质贡献者到当前坚定支持者和积极维护者。推动这些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B.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C.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抬头D.国内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4 . 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意在
A.促进乡镇企业发展B.统筹城乡居民收入
C.推动农产品商品化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C.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D.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6 . 新中国出现千万人以上规模的人口迁徙,主要有:1958年至1962年的大跃进运动和困难时期的精简下放;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农民工流动。这体现了
A.城市化进程的加速B.资源配置方式变化
C.工业结构日趋合理D.城乡工农统筹发展
8 . 1992年辞官“下海”者有12万人,不辞官却又投身工商业的人超过1000万。这一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市场经济体制逐渐认同
9 . 1950年,中国盐业总公司成立,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全国盐行业。1995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从2017年1月1日起,食盐价格全面放开。这一历程本质上反映了
A.经济体制的变革B.所有制度的变革
C.分配制度的变革D.盐业自主权扩大
10 .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党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战略;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可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
A.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B.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调控
C.发展多种所有制调整产业结构
D.促进国际国内市场相互衔接
2019-07-12更新 | 354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